食用菌所联合生态所组织CEP项目学员深入上海农业科技一线开展实践交流
10月15日,我院食用菌研究所与生态研究所联合组织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简称CEP项目)学员,赴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星秀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博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稷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CEP项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旨在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中外青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此次活动作为CEP项目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青年人才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宝贵机会。
活动由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燕莎和生态所副研究员徐丽慧共同带队,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的国际实习生Kanjana Soodpakdee、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国际实习生Irtaza Farooq Butt以及三明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黄显鑫共同参与。
走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一线
在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钱武兵和蔡斌强的引导下,学员们参观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从原料准备、接种、出菇、采收到包装运输的全产业链流程。参观过程中,学员们特别关注到我院食用菌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双孢菇新品种“申K6”相较于国外主流品种“A15”具有显著优势,该品种在产量、抗逆性、菇型及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我院在食用菌种源创新方面的科研实力。
在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桂金经理向学员们展示了鹿茸菇的现代化生产线。全程自动化机械作业场景让国际学员们深感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这种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随后,学员们来到上海星秀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负责人王宇星的引导下,参观了珍稀食药用菌桑黄的栽培情况,并了解了自主选育的秀珍菇品种“申秀1号”以及多个香菇中试品种的培育情况。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探索有机蔬菜种植与智慧农业
在上海博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有机绿叶菜种植基地,并就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国际实习生分享了巴基斯坦和泰国在蔬菜种植方面的经验,并与基地技术人员就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有机种植技术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稷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李開向学员们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AIPaSS系统与AGV自动巡检系统相结合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并传输至“农业大脑”,实现对作物生长的精准预测与智能化控制,展示了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创新应用。
搭建国际沟通合作桥梁
参观结束后,泰国皇太后大学的国际实习生Kanjana Soodkapdee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今天的蘑菇农场和有机蔬菜基地参观,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视野大开的体验。走进田间地头,亲眼看到每一个种植环节所倾注的细致用心,让我更加理解可持续农业背后那份沉甸甸的专注与坚守。农民对有机堆肥的使用、对化学农药的摒弃,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展现的热情,令人动容。在蘑菇农场,洁净有序的菇房、精准调控的温湿度环境,处处体现出科学与耐心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理念。蔬菜基地中作物色彩鲜活、长势喜人,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这次参观让我对农民充满感激与敬意,也让我对可持续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它不仅能够保障食品的健康与安全,更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平衡发展。从团队的专业精神和对工作的自豪感中,我看到了科技与传统农业融合的美好前景,也对安全、营养、环保的食品生产方式倍感欣慰与乐观。”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国际实习生Irtaza Farooq Butt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本次对上海多家蘑菇与蔬菜生产基地的实地考察令我受益匪浅。我有机会亲身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前沿应用,以及不同品种蘑菇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和商业化推广模式,极大拓展了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视野。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更启发了我在科研合作方面的创新思路,这些收获将直接助力并深化我当前的学术研究工作。”
本次参观交流活动是CEP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际青年人才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平台,也促进了中外农业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国际学员们亲身体验了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活力,加深了对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解,为未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