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三名博士后赴西藏日喀则开展多元科技服务,助力西藏产业升级
8月17-22日,第十一批上海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赴西藏日喀则开展智力支援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与上海援藏前方指挥部组织。我院选派三名博士后(园艺所朱翠芳、作物所赵颖婕、生态所郭亚歌)参与本次对口支援服务,围绕设施农业、青稞加工、藏药种植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促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朱翠芳对接亚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重点服务集装箱植物工厂和日光温室生产。针对植物工厂光照不足、生产流程不优等问题,朱翠芳提出补充LED照明系统,并推行“先育苗后定植”策略,以节约电力、优化空间布局;针对豆芽产品“细长”现象,她精准溯源至种源选择,建议更换大粒黄豆品种;面对温室土壤栽培模式落后、空间利用率低的状况,她示范挂绳引导立体栽培技术,有效提升单位产量。此外,朱翠芳还推动建立线上指导机制,与当地就温室升级和无土栽培种植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引进高经济价值作物,提升产业效益。
赵颖婕对接西藏桑旦岗青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系统梳理并解决青稞啤酒生产中青稞添加量低、糖化效率不足和风味调控难等关键问题。她提出“酶制剂替代传统制麦”技术路径,通过定制专用复合酶制剂突破糖化限制,减少对大麦原料的依赖;指导企业优选高淀粉和酶活的青稞种质,结合风味物质分析与工艺优化,平衡青稞特色风味与市场适口性,并为产品多元化开发提供系统技术方案。
郭亚歌与上海市科技馆王晓娟研究员共同对接萨迦县藏药种植基地。针对杂草种类繁多、除草剂选用困难、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现场勘察,明确主要杂草和虫害种类,提出通过小区试验筛选适配除草剂、引入低生命力杂草实现“以草控草”、轮换使用高效低毒药剂等综合治理策略。
本次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深入日喀则一线,直面产业痛点,提供了科学、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获得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三名博士后也依托我院相关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期实现技术服务的持续跟踪与动态优化。我院将继续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深化与西藏地区的产学研合作,为促进西藏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上海智慧与上海力量。
图1 朱翠芳博士在亚东县庞达村植物工厂进行技术指导
图2 赵颖婕博士在江孜县桑旦岗青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图3 郭亚歌博士在萨迦县藏药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与样本采集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