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节水抗旱稻机覆膜种植技术观摩研讨会在浙江天台成功举办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落实国家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充分挖掘边际土地粮食生产潜力,全面推进科技强农与机械强农,2025年9月2日,生物降解地膜核心示范区建设与推广应用暨节水抗旱稻机覆膜种植技术观摩研讨会在浙江天台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天台县农业农村局、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天台润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上海、浙江、安徽、湖南、重庆、四川、湖北、广西、广东、江西、宁夏等省(区、市)农技推广与耕肥专家、水稻种子和农资企业代表约百人参会,共同探讨机覆膜旱直播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前景、产业潜力及配套栽培技术。
上午,与会代表赴天台县街头镇霞山村实地观摩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3”机覆膜旱直播示范基地。该示范田为沙质土壤,前茬为小麦,保水保肥能力一般,灌溉条件有限。机覆膜种植的节水抗旱稻表现出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生育期较对照提早5–7天的优势,受到专家和种植户的广泛好评。现场还展示了八行及四行节水抗旱稻覆膜旱直播机,引起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下午的研讨交流会由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吴勇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严昌荣、刘家磊,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利平,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刘国兰,以及珠海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欧阳春平、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赵福建分别作专题报告和企业交流。
节水抗旱稻机覆全生物降解膜旱直播技术集节水省工、增温保墒、抑草节药、省肥环保等优势于一体,实现旋耕、施肥、浇水、播种、覆膜、覆土全程机械化作业。该技术通过机械化覆膜有效防控杂草,基本实现全生育期零除草剂使用;同时增温保墒,可缩短水稻生育期5–7天,有利于茬口衔接,增产幅度达10%以上,显著提升稻米品质与品牌价值,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配套的覆膜旱直播机可根据区域选用八行或四行机型,实现膜上精准开孔落种。南方杂交稻亩用种量1.5–2公斤,常规稻3–4公斤;北方常规稻为5–6公斤,播种密度达1.7–2万穴/亩。机械设计精良,可实现播条间无缝对接,依墒情同步穴灌,空苗错位率<5%,出孔率>90%,出苗率超80%。大面积作业日播约50亩,小田块日播20亩左右,并可同步完成侧条施肥。
近三年来,该技术已在浙江天台、嵊州、建德、安吉、海曙、广东肇庆、佛山、上海金山、山东临沂、东营、安徽明光、南陵、四川成都等多地开展试验示范,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亩,均表现增产增效、节水省工的显著优势。节水抗旱稻机覆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的推广,将有力推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边际土地单产提升,促进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和全产业链发展,为我国粮食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新路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