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冀沪蒙“双向奔赴”,共筑藜麦产业新高地
9月14-17日,生物所所长施标、郭慧敏副研究员一行赴河北和内蒙古,围绕藜麦全产业链升级开展调研交流,并先后签署两项科技合作协议、揭牌“藜麦联合育种示范基地”,标志着沪冀、沪蒙藜麦农业科技协同迈入“实体化、平台化、长效化”新阶段。
9月15日,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在河北沽源召开。施标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强调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终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全国各藜麦产区深化协作,推进藜麦全产业链优化与升级。会上,中心与沽源藜麦协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产业融合等维度深度联动,共同打造全国藜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袁光怡带领下,调研组赴内蒙古开展调研交流。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合作处处长佟永兴、副处长许易茜,内蒙古农牧厅总农艺师娅茹、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聂丽娜,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啸、合作科科长纪宏,武川县人大主任(藜麦产业链链长)任燕翔,县政府副县长张杰,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杜晓宏,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达布出席调研会。中心与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双方共建“藜麦联合育种示范基地”揭牌。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沪蒙藜麦科技合作迈入新阶段,为藜麦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与推广搭建了关键平台。调研期间,考察了武川县藜麦种植与生产情况,详细了解当地藜麦产业发展规模、技术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调研组随后赴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超群,科技处副处长云雪艳,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兽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通过深入交流,双方达成“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协同发展合作意向,积极探索合作新范式、新路径,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调研是我院生物所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落实跨地域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多方资源,携手各方把“小藜麦”做成“大产业”重要基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