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士后赴西藏日喀则开展藏药杂草及虫害防治科技服务
2025年8月18日—22日,第十一批上海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西藏日喀则行”智力支援服务启动仪式于8月18日在日喀则市上海援藏公寓举行。我院生态所博士后郭亚歌参与此次活动,以专业技术为当地藏药产业发展赋能。
此次服务中,郭亚歌与上海市科技馆王晓娟教授共同对接日喀则市萨迦县藏药种植基地,重点聚焦当地藏药种植过程中杂草及害虫防治的技术难题。该基地藏药种植规模达 2700 亩,主栽品种为大黄、藏木香、秦艽、牛蒡等。针对基地反映的“杂草种类多、除草剂难选、人工除草效率低”等难点问题,团队经实地勘察,明确区域内主要杂草为猪毛菜、菊叶香藜、圆叶锦葵、虎尾草、狼尾草、黄芪(中药材)等,与基地管理方深入探讨交流后提出了开展小区试验筛选适配除草剂种类、引入生命力弱的杂草实现“以草控草”等解决方案,从而针对性解决基地“不敢用药、人工成本高”的核心问题,基地管理方表示将优先开展试点应用。
期间,团队还调研了基地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发现大黄主要受鳞翅目天蛾科幼虫危害,牛蒡易遭蚜虫与地老虎(鳞翅目幼虫,地下害虫)侵袭,藏木香则以蝗虫为主要害虫。目前基地依赖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但效果有限。为此团队指出长期使用菊酯类药剂易导致害虫抗药性这一造成防治效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建议通过 “药剂交替/混配”优化方案,鳞翅目幼虫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防治,蚜虫则推荐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及双丙环虫酯、吡蚜酮等药剂。
为保障技术服务持续有效落地,郭亚歌博士牵头建立了“线上定期沟通 + 问题即时反馈”机制,实现了种植技术疑问的日常同步、方案落地经验与优化建议的及时反馈,构建起“技术支援—跟踪指导—动态调整”的全流程服务闭环。此次援藏服务有效解决了藏药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也充分彰显了我院在科技援藏中的责任担当,为藏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