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动态>详细内容

我院食用菌所科技人员参加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来源:食用菌所 作者:杨焕玲 发布时间:2025-08-21 15:35:14 浏览次数: 【字体:

8月15-18日,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我院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鲍大鹏、刘艳芳等多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本届盛会,分别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食用真菌等分会场作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同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326e41d291d84d33b9960eff814fc1c6.Jpeg

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分会场,张劲松研究员的报告“灵芝与慢病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拓展了灵芝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刘艳芳研究员汇报了“香菇多糖降尿酸功能评价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为香菇作为功能性食品或药物开发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冯杰副研究员以“液态发酵灵芝孢子油自乳化体系多维解析及功效评价”为题,深入剖析了灵芝孢子油中的功效成分;刘利平助理研究员围绕“灵芝β-葡寡糖修复肠屏障功能及抗炎机制研究”,揭示了灵芝在肠道屏障修复及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

4101adb6616546b4b55c0dc3f9c5a53a.Jpeg189f4ed3edb444c3a198798bf4deb939.Jpeg

69423c3c146f4b769be048b315b5e31c.Jpegf2c6c4b6ba664eba81269dc43ab9e59b.Jpeg

在食用真菌分会场,贾薇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能量代谢的冷风预冷草菇保鲜机制的研究”的报告,创新性提出草菇保鲜新方法;邹根研究员以“大型真菌底盘细胞构建和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真菌底盘细胞的构建策略,以及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实现菌丝体改造与应用的前沿进展;汪滢研究员在报告“基于代谢组学揭示蛹虫草干制品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中,深入解析蛹虫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演变规律,并创新指出其提取物的开发潜力。李卫俊博士在学生会场报告了“中国香菇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变化研究”。

7b8e71ce5882473f8aa6e46ca3dcaaa9.Jpegc80a39468285495a8e7948a709fc75ad.Jpeg

89e8908b8c33452fa5073fb1d4a82264.Jpeg63280d6b56f943bd804b21ebba5999ce.Jpeg

会议期间,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参与承办的“AI时代菌物学研究范式研讨会”同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菌物学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推动菌物学研究范式变革、构建生物信息智能体、助力科研智能化转型,以及AI在多组学数据解析和“AI for Science”发展路径中的关键作用。鲍大鹏作为会议召集人主持开幕式并指出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为菌物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与生产优化等方面带来全新机遇,呼吁学界把握时代脉搏,共同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质量提升。

33cccef82b474c78aa00fcd7e89cedfc.Jpeg

同时,适逢江西省菌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专题学术论坛。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劲松研究员应邀作题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健康战略下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他强调,食用菌产业将在满足食品需求、服务大健康战略和推动产业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人民健康与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7617d9ac7a764088a3fae8f257c8d8a8.Jpeg

通过参与本次学术年会,我所科技人员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更全面把握了菌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这将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我所在菌物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