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博士后赴新疆克拉玛依开展科技服务 助力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月2-7日,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联合组织的上海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克拉玛依行)活动顺利举办。我院生态所博士后徐成龙作为服务团成员之一,参与了此次对接交流,围绕克拉玛依市生态修复与治理需求,与当地相关单位开展深度技术对接与服务,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懿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立群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市8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14位博士后,旨在通过精准科技对接,破解当地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中的技术难题。
徐成龙重点对接克拉玛依市林业和草原局,作了题为“面向克拉玛依生态修复与治理需求的前期技术总结及应用前景探讨”的专题讲座,系统分享了我院生态所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随后,服务团来到白碱滩区三北工程现场、新疆油田分公司某污水处理站及大农业区盐碱地改良片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生态治理痛点。
在专题座谈会上,徐成龙针对调研过程中当地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方案。针对白碱滩区三北工程二标段草原改良项目中碱蓬和梭梭飞播不出苗的难题,他建议采用“播前精准处理+优质种子选用+播后科学管护”的综合方案,具体包括梭梭种子经30-40℃湿水浸种、沙藏露白后播种,碱蓬种子采用轻度盐溶液浸种,同时选用当年新鲜种子并在播后进行轻度镇压,配合沙地土壤改良等配套措施;针对新疆油田分公司某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至盐碱地改良的需求,他提出水质预处理检测(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滴灌技术、筛选耐盐适生植物、开展小范围示范种植等关键措施;针对大农业区2万亩盐碱地改良种植林木的规模化难题,在现有物理暗管排盐技术基础上,建议选取小范围区域试点生物改良模式,引入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等复合改良措施,探索高效低成本的改良路径。
双方就未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达成共识,并探讨了在克拉玛依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建立博士(后)专家工作站的可行性,旨在搭建长效合作平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