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翅膀”与“实干脚步”同频共振市农科院邀请驻村第一书记探访“农科智慧”
9月24日,上海市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协会、上海市农学会协办的丰收节系列活动之“行院联动,振兴三农”——驻村第一书记走进农科院活动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举办。

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志辉表示,驻村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员”,希望市农科院的“科技翅膀”与书记们的“实干脚步”同频共振、紧密协作,通过交流沟通、招商引资、科学规划等举措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市农科院承诺积极应对农业农村面临的难题,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活动现场发布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小而美、鲜又精”农业科技成果产品名单(首批)》,涵盖稻米、果蔬、菌菇等24个品类,包括“沪软1212”稻米、“黑金699”糯玉米、“锦”系列黄桃、“橙色阳光”赏食百合、“申粉”系列番茄、“申香1513”香菇等32个优质品种,为乡村特色产业提供“种源+技术+供应”全链条支撑。上海农商银行同步推出配套服务方案。
报告环节,多名专家分别从产业、科技、金融三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维度良方。市农科院信息所刘增金研究员以“上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为题,为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开出了“诊断方”;市农科院科技兴农办主任谢祝捷研究员以“上海市农科院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方面的整体布局与工作成效”为题,为农科院科研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出了“营养方”;上海农商银行韩叙经理为大家深入解读了“科鑫农”服务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金融“活水源”。

活动构建了科技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来自作物所、园艺所、食用菌所、生态所、林果所的6位专家与驻村第一书记面对面交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瓶颈、技术需求、品种选择、市场对接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一线需求的精准适配,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驻村第一书记们还品鉴了市农科院部分自主科研成果,如优质玉米、黄桃、梨、葡萄、各类茶饮以及食用菌、百合等加工类大健康产品,并实地参观了庄行综合试验站的彩色稻田艺术画、蔬菜机械化大棚、稻鳝共生立体种养等示范场景,深入了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应用。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是推动农业科技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搭建了“农业科技+乡村一线+金融服务”的协同平台,探索出了科技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今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将持续发力,打造“科技强农”新样板,为上海乃至全国乡村振兴贡献“农科智慧”与“上海方案”。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商银行联合主办,来自市农科院成果转化处(科技兴农办)、市农业农村委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各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及全市各涉农区的驻村第一书记、农业科技人员、金融代表等70余人参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