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来源:作物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9 10:25:41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总则

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成立于2022年,依托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进行建设,旨在打造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的研发基地、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合作交流中心。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粮油作物产业发展需求,以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解析粮油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理,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培育重大新品种,为粮油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油产品的需求。

实验室秉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促进国内外合作交流与联合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推动高水平成果产出。现公开发布实验室 2025 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诚邀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踊跃申报。

二、重点资助方向

(一)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挖掘

针对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精准鉴定工作,挖掘与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重要性状农艺相关的优异种质,并克隆其中的关键基因和分析优异等位基因。研究基因的遗传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分子调控网络,为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异基因,助力解决粮油作物育种中的关键问题。

(二)育种新技术与种质创新

研究和集成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先进育种技术,结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特定环境条件和产业需求,对粮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

开展种质创新研究,创制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型种质资源,探索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奠定基础。

(三)粮油作物重要病虫害与优异食味品质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

针对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病原学、致病机理及抗病虫机制的研究,筛选和鉴定优良抗性种质资源,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新品种。

研究粮油作物生育期间的生理变化规律,特别是与产量形成、品质调控相关的生理机制,探索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和品质的生理调控措施。

(四)新兴交叉学科与前沿技术探索

围绕生物合成与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领域的应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资助方式及资助对象

(一)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研究基础,在粮油作物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积累。

申请人应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组建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与本实验室相关研究团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或合作意向。

申请人应恪守科研诚信,无学术不端行为记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资助对象

申请课题应紧密围绕实验室重点资助方向,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创新的研究内容和可行的研究方案,对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优先支持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且能与实验室现有研究团队形成优势互补的课题申请,鼓励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优先资助已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团队,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申报。

(三)资助额度与期限

拟设立开放课题5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5-8万元/年,研究期限一般为1年,可适当延长至两年。

四、申请程序

(一)申请书提交

申请人需填写《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开放课题申请书》,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寄送至实验室联系地址,并将电子版申请书发送至指定邮箱。

申请书应重点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以及对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的潜在贡献。

(二)评审与立项

实验室将组织学术委员会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评审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要从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可行性、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匹配度、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评审结果,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共同确定资助课题名单,并在实验室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实验室将以书面形式向获批申请人下达开放课题批准通知。

(三)合同签订

获批申请人收到批准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与实验室签订开放课题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研究任务、经费使用、成果归属、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合同签订后正式成为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负责人。

五、经费使用与管理

(一)经费用途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科研人员的差旅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出版费等,不得挪作他用。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合理编制经费预算,确保经费使用高效、合理、规范。

(二)经费拨付与报销

1.项目主持人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以及评审意见,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课题任务书,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及依托单位签订协议。

2.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实行来实验室报销核销制管理。

3.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有权对资助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以下情形将终止资助:(1)无故中断研究;(2)无故延长工作期限;(3)课题逾期一年未取得任何结果;(4)经费使用不当者。

六、开放课题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结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实验数据、论文论著、成果证书及其他相关成果证明材料等。

实验室将组织学术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验收,重点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完成情况、创新性成果、应用前景、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形成验收意见。

验收通过的课题,实验室将颁发结题证书;验收不通过的课题,项目负责人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充研究或整改,待重新验收通过后方可结题。

七、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

(一)成果标注

开放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获奖、新品种、新技术等,归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同所有,成果的第一完成人(或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完成单位之一必须标注: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英文 Key Laboratory of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grain and oil crops(Co-construction by Ministry and Provinc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未标注上述信息的研究成果,将不计入课题的结题成果统计范围。

(二)成果共享与归属

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由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实验室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共享,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对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的成果,实验室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可协商合作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

未经实验室书面同意,项目负责人不得擅自将研究成果转让或许可给第三方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实验室的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时老师

联系电话:15801863390

电子邮箱:shizhenying@saas.sh.cn

通信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11号楼

邮编:201403

九、申请截止日期

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30日。

 

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025年9月25日



附件: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开放课题申请书

202509291031103914.docx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