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高层次柔性专家云论坛”讲座第十一期: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中国农业大学黄昆仑教授
为积极响应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要求,迎接2022年上海科技节,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于5月28日举办“高层次柔性专家云论坛”第十一期,本期特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教授,开展“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线上学术讲座。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上海市部分中学的生物教师,以及我院畜牧所、作物所、生物所等专业所的科技人员、研究生等参加线上视频会议,会议由生物所所长施标主持。
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环境、健康、医疗等重大问题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被列为五大重点发展任务之一。黄昆仑教授介绍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发展历程,评价目的、评价原则,以及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模式、法规和标准,强调我国有着科学严谨的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价体系,并详细解读了我国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价的内容。黄教授还与大家就我国基因编辑育种产品的食用安全评价原则、食用评价动物模型的选择、食用评价的标准制定与更新等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报告内容丰富且精彩,让参会人员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为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最后,施标做了总结发言,表示本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将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拓展食用安全评价相关研究,并代表重点实验室对黄教授的报告与长期支持表示了诚挚感谢。
黄昆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检测技术相关研究。特别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的食品中功能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分子检测产品的研发、功能食品的研发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的标准2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50余篇;主持编写教材和专著6部;获得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农业部先进个人称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