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家园
院生态所联合主办“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直播专场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战略目标,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任务要求,以智慧农业促进生产,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场活动在我院生态所拉开帷幕。活动由院科技兴农办副主任王维君主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异常、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破坏严重等。这些问题在农业领域尤为凸显。如何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如何运用生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控,如何保障土壤健康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活动邀请了我院生态所的周胜研究员、季香云研究员和梁韵助理研究员等三位专家,分别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虫治虫,绿色防控”“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等主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周胜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并阐述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以及农业领域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研究和推广减排固碳技术,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同时分享了我院在农田生态系统减排固碳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稻田甲烷高效减排技术、土壤碳汇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低碳循环利用等技术,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举措,能够有效削减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而农业土壤碳汇潜力巨大,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为观众们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提供了宝贵思路与方向。
季香云从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重要作用切入,带领大家清晰认识常见害虫与益虫,并从寄生和捕食两种作用方式,生动阐述了天敌昆虫如何精准杀灭害虫,实现以虫治虫目标。这一绿色防控手段,既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蔬菜、水果和粮食的安全,又能降低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有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生态智慧与技术支撑。
梁韵指出土壤健康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世界地球日这个特殊时刻,带领我们深入探索土壤作为地球“皮肤”的重要意义,了解健康土壤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食品安全的紧密联系。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壤形成过程与基本特性,解读了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重要意义与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微塑料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土壤健康带来的严峻挑战,并通过科学数据与实例,形象直观展示了土壤健康如何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健康。让大家对土壤健康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
本次活动由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联合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上海市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和上海市农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协办的,通过“上海市科协科创服务直通车”平台,以及上海科协视频号、腾讯会议同步直播,吸引了众多关注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目光。今后,“上海市科协科创服务直通车”还将持续推出更多精彩专场,为农业科技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本次活动吸引了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从业者、农业科技工作者近五百人次观看线上直播,在农业领域掀起了一股关注生态、追求绿色发展的热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