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转基因安全有保障 ——关于转基因产品研究与发展的五问五答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同时发布了4个配套规章。转基因开始走进国人视线。
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认识,有的担心会带来环境安全问题,有的质疑转基因技术本身的安全性,最常见的担心食用不安全。
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上海市农科院从事生物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的唐雪明研究员来为你解答。
一问: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转基因技术应科学评估,依法管理
二问:上海的转基因产品安全保障工作由谁来做?
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
该中心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担建设的,近日第三次顺利通过了三年一度的国家认监委最严格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复审,这标志着这家唯一由上海市地方建设的农业部转基因安全检测中心再次得到国家认证部门的权威性授权。
作为全国最早建设的转基因产品安全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和应用机构,该中心的安全检测和评价能力水平可以覆盖目前国际上所有的转基因产品,已成为国内转基因产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问: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和检测标准如何界定?
随着全球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的环境和食用安全的风险备受关注。在中央“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总要求下,建立具有中国种植特色和管理特点的安全评价技术一直是我国转基因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有一个国际公认的规范程序和标准。
环境安全评价主要包括农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基因漂移及演变成杂草的可能性、 对非靶标生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评价。
食用安全评价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毒性、过敏性、致病性、致瘤性、非预期效应等评价。一种转基因产品投入市场前,根据不同的转基因植物生长特点及其食用产品的特性,其安全性评价的时间(包括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评价)平均需要8到10年。
我国实行的是国际上最严格的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和检测标准!
四问:上海现有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技术水平发展得如何?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和国际化都市,农业部和上海市农委高度重视上海的转基因产品安全保障工作,多次强调,要求加强上海市的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的评价、监管和转基因知识科普工作。为完成这一目标,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技术队伍显得格外重要。 2007年上海农业科学院向农业部申请建设转基因安全检测和评价机构的同时,实施了人才先行战略。通过多方渠道,从美国耶鲁大学引进了长期从事生物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的唐雪明研究员。
在农业部和上海市农委的支持下,唐雪明研究员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学科内涵,形成了以转基因产品环境安全、食用安全性评价和检测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完成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和技术进步。该团队研发的系列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和食用农产品检测技术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
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技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10年努力,该团队先后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种类、不同阶段、多尺度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和食用安全评价的关键技术。
成效:
◆建立了我国第一株转基因药用植物、第一株境外进入我国申报的转基因花卉的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率先应用dna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了我国研发的多个品种的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
◆连续7年对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的五省市抗虫棉进行了长期定点监测,首次完成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转基因抗虫棉种植对产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水流的影响的评价研究
◆率先在国际上以啮齿目、偶蹄目和灵长目动物为模型,在分子、蛋白及细胞水平,多尺度地建立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以上工作为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测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五问:转基因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16年,全球26个国家种植了1.85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比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增长了110倍。转基因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制高点。
发展转基因技术已是我国农业重大战略决策,“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未来5年内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中央对转基因工作的方针是明确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当前,国际上新型转基因植物市场日新月异,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和特征的不断变化,使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环境风险评价更加复杂和困难,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原则、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主要转基因植物研发企业和机构一定程度地雪藏了先进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技术和实验数据,与此同时,我国一些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还需要形成相应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快速灵敏的田间监测技术发展也需要加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审时度势,将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大力建设转基因安全评价与检测平台和转基因科普基地建设。唐雪明研究员带领团队不仅在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也积极投身于社会转基因知识普及工作。10年来,中心科技人员应邀在全国生物安全培训班、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科协、媒体、上海科普大讲坛、科研院所、大中小学、农业生产单位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普讲座70余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2016年,该团队获得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优秀团队称号;今年5月,团队再次获得院“卓越团队计划”支持。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被上海市农委推荐申报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唐雪明说:
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和监管符合国际组织技术规范。
目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已处于代际更新的关键期,而任何转基因产品从研发到获得安全证书前都要经过分阶段的严格安全性评价,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团队正在努力工作,立志为上海市乃至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发展和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