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葡萄新品种受青睐
本报讯 “我非常喜欢‘申华’这个品种,果粒饱满,同时又具有一点酒的香味。”继举办桃梨新优品种(系)品评会之后,上海市农科院近日举办自主培育的葡萄新品种品评会。会上,上海葡萄种植企业负责人和农科专家一边品尝葡萄,一边对喜爱的品种进行投票(如图),来自金山区施泉葡萄合作社负责人卢玉金这样评价农科院的葡萄新品种。
记者从品评会上获悉,目前上海的四大果树(桃、梨、橘、葡萄)栽培面积约30万亩(2015年度数据),葡萄在果树中栽培面积排位第三,而产值排位第一,可见葡萄的经济效益非常高。“目前我国葡萄主栽品种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市农科院林果所研究员蒋爱丽介绍,当前国内葡萄的生产品种85%以上是国外品种(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红地球等)。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对新品种的保护越来越严格,培育自主产权的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从2000年起,市农科院共培育葡萄新品种8个(申丰、申宝、申华、申玉、申爱、沪培1号、沪培2号、沪培3号),均通过了上海市新品种认定、获得品种保护的授权,并已在金山、奉贤、浦东、嘉定、青浦、松江、崇明等地种植。此外,在我国的湖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地也已引种;另2个新品系(暂定名:申雅、申悦)今年品种权申报获得受理,还有10多个优良单株作为新品种储备。“好吃的同时,产量、抗病性、种植省力化也很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葡萄栽培的省力化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卢玉金认为,葡萄新品种能否得到推广,不但要满足市民们的“口福”,还要考虑其种植难易度,农科院的新品种“申华”就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和栽培者的双重要求。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未来,农科院将紧紧围绕上海市农业发展战略定位,立足科技创新,继续开展各类优质果树种质创新和保优栽培技术研究,培育“好看、好吃、好种”的果树新品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