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校园农场”普及现代农业理念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受访者供图
群团改革后,市委农办团工委按照市委农办和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尤其是在加强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市委农办团工委团结带领农业系统广大团员青年为推进上海都市农业现代化、为保障上海大都市的餐桌丰富和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建立12家青工委服务更多青年
成立于2009年的市委农办团工委是团市委在市委农办派出的工作委员会,目前有7名成员,包括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主要职能是组织引领市级农业单位的团员青年。群团改革以来,团工委也积极联系服务本市第一产业的行业青年,与各区县农委、各级农业企事业单位增进联系。
市委农办系统共有市级农业单位28家,现有团组织和青工委21个,其中团组织14个,团员260人,35岁以下青年1300人,包括团委2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10个(其中3家同时设立青工委),有青工委(组)12个。
谈及为何建立青工委的初衷,市委农办团工委书记韦国余介绍说,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应在哪里、团的活动就应延伸到哪里。
原来,近年来,随着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市级农业部门新招聘青年的硕博学历比例较高、青年年龄比较大、中共党员比例很高。有的青年到单位两三年就超过28岁了,各单位团员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单位少于3名团员甚至没有28岁以下团员。同时,各单位35岁乃至40岁以下青年数量很多,在本单位所占比例较高。韦国余透露说,部分单位团组织因为团员不足,而无法换届;部分单位青年数量虽然一大把,但是团组织感到组织活动不像以前那么“名正言顺”了。
为了切实团结、凝聚和服务广大青年,市委农办团工委组织各级团组织主动将联系对象从28岁以下团员扩大到联系服务35岁甚至40岁青年。同时,逐步指导各单位延展团组织的职能,建立了青工委。据悉,目前市委农办系统已建立青工委12家。去年以来,就先后指导市水产研究所、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市农机研究所等成立青工委。为了提高团青干部们的综合能力,2015年12月,团工委举办了“市委农办系统团青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从群团改革、组织策划、人才成长、工作经验等多个角度为系统内21家单位团青干部专题培训。
引领青年人才成长开展“双导师制度”
为了引领农业青年人才成长,市委农办团工委积极搭建青年交流和展示平台,紧密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支撑,鼓励青年充分利用平台锻炼自己、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做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
2016年6月,团工委配合科技管理部门举办了2016年上海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科技论坛,来自市农科院、市动物疫控中心、市水产研究所、市农技中心、市农机推广站5家单位12位青年技术骨干从首批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90位完成人中脱颖而出,就自己的工作职责、课题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主题,展开精彩的演讲,展示青年三农人的风采。
2015年12月,市农科院团委牵头举办首届长三角农业青年科技论坛。市农科院团委书记、市委农办团工委副书记刘刚介绍说,论坛上,“沪苏浙皖”四地农业科技人员先后做了交流发言,与大家分享个人成长、工作中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掀开了“四地”农业青年人才交流的新篇章。
此外,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动物疫控中心等单位也先后举办了5期青年论坛。团工委希望青年立足岗位,勇于担当,提升科技素养和综合素质,争做创新突破的探索者、创新信念的践行者和创新潮流的弄潮者,努力为三农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为了做好青年职业导航,市委农办团工委还开展了双导师制度。引进了这一制度的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工委主任张维谊介绍说,通过综合筛选,团支部、青工委为每一位新入职青年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和一名骨干青年成长伙伴。通过制定一份为期一年的带教计划,帮助新青年顺利度过新入职的关键转型期,也为今后的人生开好局,迈出扎实的第一步。
着力凝聚青年队伍建设“校园农场”
为了凝聚青年、发挥农业青年专业特长、加大服务社会力度,市委农办团工委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科普活动。2016年5月,团工委整合系统各单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了一支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市委农办系统“农业青年专家科普宣讲团”,首批有20名青年专家。专家团积极开展“青春暖人心,志愿我先行”农业科普知识“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咨询、现场演示等志愿服务,普及农产品安全、农业技能、营养健康、农耕文化、农业科技、阳台种菜等知识,向市民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理念,提升社会对三农工作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态度和看法。
团工委委员、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青工委主任施佳骏介绍说,通过志愿服务,市委农办团工委还扩大了系统青年联系覆盖面,强化了青年志愿服务的意识。各单位也吸取经验,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市农业院开展的农业知识进幼儿园活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与农业合作社开展结对服务、市动物疫控中心开展的导盲犬志愿治疗活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的文明养犬进社区活动、市渔港局开展的渔业安全五进活动……“青年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广大市民,提升科普意识,提升了三农工作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现在不少小朋友五谷不分,为了推进对青少年的农业科普,团工委积极推进农业科普进校园活动。今年初,团工委主动对接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开展“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植物探秘》项目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团工委组织青年科普专家和农业及园林单位,构建《植物探秘》课程,并协助学校在校区楼顶天台建设2个“校园农场”——学生探究实践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韦国余介绍说,通过该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以农作物为主的植物全生长周期的直观认识和栽培体验,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感悟植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生命与人文相互兼容的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