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科院有了“市民开放日”
科研人员刚培育出的农产品新品种,味道好不好,第一时间让消费者评一评、议一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近日推出了“市民开放日”,拉近农业科研与市民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把市民的品鉴意见再“带回”科研环节。
上海市农科院负责人表示,对于农科院而言,服务的主体是农业、农民和农村。与此同时,农科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餐桌。通过“市民开放日”,既可向市民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让市民感受到“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也能使农科研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互动,了解消费者的最新需求。
此次“市民开放日”的主题是:水稻、玉米和蔬菜的品鉴,包括蔬菜品种的田间展示,蔬菜、水稻、玉米和节水抗旱稻优新品种推介、品鉴和研讨会等多个环节。田间展示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花菜类、甘蓝类和青菜类近100个品种和组合,现场品鉴的品种有22个,主要是花菜类、甘蓝类、生菜和菠菜等。品鉴的稻米共有25个品种和组合,有软米、国庆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四种类别。
在“市民开放日”的交流中,科研人员与市民及合作社的经营者、专家等进行了“头脑风暴”和面对面的沟通。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上海农科院在新品种的培育中具有良好的基础,不少“上海牌”农产品在本地及国内市场都有影响。在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背景下,农科研究在推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方面,应有更大作为。在坚持高产、优质、高抗、安全的育种目标之外,还应注重培育具有健康保健、营养等特种功能性的品种,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农作物“品种库”。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认为,上海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其特点是服务市民,农产品的品种丰富性和优质、鲜活以及安全性应兼顾。上海农业的新一轮发展,将实施“品种、品质和品牌”的“三品”战略,坚持高产量高效益和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