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西北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来源:记者 顾逸玲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盐碱地上草儿绿鱼儿肥
  本报讯  认识“盐碱地”这个词,找记得是在小时候全国人民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时,知道他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地方兰考县,是一望无际不长一毛的盐碱地。大西北经济发展滞后,正因为是土地的贫脊,大片大片尽是白花花硬厚的盐碱地。 
  然而,去年底在甘肃省酒泉地区500亩循环农业示范田前,让前来参观者眼前一亮。经上海专家科技支农之手,历时整整两年的科学探索和实践,原本寸草难生的盐碱地,如今竟牧草连天生机盎然。
  当时,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及盐碱地改良模式推广),在甘肃省酒泉市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会由甘肃省渔业局主持,甘肃省科技厅星火产业办公室、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水产研究所、酒泉市水产局、上海市土壤协会等6家单位的专家参加了现场验收,一举通过验收获得专家好评的此项上海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得到了当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酒泉市市长陈春明等市领导对项目在酒泉取得的成绩给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上海农业科技西部行的积极意义“上海服务到酒泉,科技引领立意新;水产土肥食用菌,综合生态西部兴。”酒泉市的领导表示将积极配合和支持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在两部地区进一步推广,帮助当地农民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那么,上海的农业科技人员采取了什么办法让不毛之地变成农牧兼收的生态良田?记者日前到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采访了副所长樊强国和该所副研究员来琦芳。樊所长向记者一语道破天机:“水产引导,综合利用。” 
  说起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从盐碱地改良模式推广》,樊强田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目前,我国鱼类养殖产量已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一半以,居世界首位。但养殖业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多集中在东部滨海地区。然而,我国内部人均水资源并不缺乏,酒泉市附近就有150多处大小水库,在上海专家到来之前,这些水还仅仅用于农作物灌溉。如能筛选出适合当地养殖的水产品种,并对靠近水系的百万公顷盐碱地进行改造利用,草儿绿鱼儿肥的景象一定能在大西北呈现。
  有了循环农业和改造盐碱地的理念,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酒泉市搭起养殖地大棚,把地下冰冷的水抽上地面,再利用当地良好的日照条件为鱼虾“保暖”。同时培育出适应当地养殖的“四大家鱼”:鲤、鲫、鲢、鳊.还有加州鲈鱼、罗氏沼虾和大闸蟹等.甚至还成功引进了西伯利亚鲟鱼、白斑狗鱼等高档鱼种。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展人工设施养殖和湖库区放牧式养殖。如今,利用这一理念新建的水产苗种培养场已被甘肃省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基本改变了当地养殖苗种无法自给的局面。几个月后,鱼儿长大了,专家们把养鱼的水换下,用来灌溉土地,这种富含氮、磷的水,正好是改良盐碱土壤的良方,几经灌溉,大片土地地力渐肥。
  贫脊的土地肥沃起来,环保型农业就能“循环”起来了。在水产养殖“开道”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与食用菌研究所参与合作,为当地选种了最适合的牧草:苜蓿,并兼种本地玉米、洋葱、棉花以及瓜果等.还植下刺柏、侧柏等绿化林带。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苜蓿,其根系可固土保肥,还是牛羊的美食。奇妙的是,牲畜吃了苜蓿后排出的粪便,被作为培养菌菇的天然基质,为当地农民示范种植灵芝、多种菌菇,发展了当地的食用菌生产;而菌菇生长中产生的菌渣,粉碎后又植入农田,继续增加农田肥力。 
   这项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创新和改良了盐碱地上的立体种植和养殖体系,为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两年来,上海各路农科专家不畏艰辛;运用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理念,建水产养殖设施——将养鱼的“肥水”作循环农业的“源头”——“肥水”灌溉农田——种植牧草——牧草饲养牲畜发展养殖业——畜粪作菌菇生产的“土壤”——畜粪菌渣还田增加肥这种一体化的生态种植,以养殖技术和盐碱地改良模式的一道紧扣一道的循环,使当地白花花的土地有了变化,经检测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6%升至1.15%;含盐率由5.11%降至0.45%。 
  目前,酒泉市海马泉基地已建成3200平方水产养殖设施,以西伯利亚鲟鱼为例,项目实施至今已销售1.3万条。总产值41万元;苜蓿地种植20亩,亩产达3000公斤,每亩纯利3000元。上海市农委这一科技项目更是“授人以渔”。东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已编写出农科教材,力图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为主导,让更多当地农民学会和掌握“农。林、牧、渔”循环农业模式的操作,作为样板,推广至周边地区,建起更多生态田,让更多农民增加收入。 
  酒泉是我国航天航空卫星发射基地,当地驻军官兵很多,怀着对从事我国航天事业解放军官兵的崇敬,上海有关部门与当地驻军协力合作,利用上海农业种植的技术优势,为我国航天事业基地提供优质鱼,提供新鲜瓜果、蔬菜,争取为我国航天事业出一份力。 
  实现盐碱地的改造和全面开发利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上海农业科技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盐碱地变成鱼米乡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实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