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站到农业生物领域制高点

来源:记者 张秀华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基因合成及微生物工程菌株构建方法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农科院完成的基因合成及微生物工程菌株构建的新方法,近日,获得2006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由姚泉洪博士领衔的科学家们联合多学科,在微生物、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相关领域,经过近10年攻关。终于拿下了这个成果。这项成果,解决了目前国际上应用的肌苷生产菌株产量难以突破等世界性难题。
  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产业化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基因分泌表达效率不高、工业生产菌株遗传转化和同源整合效率低、工业化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上海的科学家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基因改良和启动子筛选等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微生物工程菌株的新技术。
  这项研究采用了操作简便而又出错率低的基因合成方法,用dna改组方法在大肠杆菌启动子改造中采集更多的信息;首次获得受葡萄搪阻遏减弱的aoxl突变启动子。采用突变启动子的毕赤酵母在生产上可以用葡萄糖替代甘油作为碳源,大大节约了发酵成本。并使植酸酶的分泌表达量比商品载体高7倍。该研究还首次将操纵子中多顺反子12个基因改变成单顺反子,显著提高了肌苷产量。这项研究让中国在基因化学合成、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的筛选及肌苷工业生产菌株的基因改良方面都整体站到国际领先前沿。
  整整10年攻关,他们先后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7篇,论文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该项目的研发成果转让后获得了204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并为生产企业新增产值1000多万元。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新型aoxl启动子的甲醇酵母系统及通过新技术合成的39个基因正用于产品的研发,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十分可观。该项目打造的技术平台对推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站在这个技术平台上,中国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就如同抢占到了一个全新的制高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