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架起致富桥梁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全国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信息量大,农业高校、科研机构力量比较强,服务全国有较强的科技支撑。种源是农业科技的制高点。上海种源科技在服务全国中迅速壮大,上海培育的优良种子、种禽、种苗不断洒向全国各地,去年的销售额接近30亿元。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培育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冻精,已销往全国各地。上海新杨育种中心培育的优质蛋鸡良种,在全国曾祖代蛋种鸡市场占有率35%,从而使我国工厂化蛋鸡养殖业靠洋种鸡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上海农科院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已成为国家品种保护的油菜品种,在苏、浙、鄂、皖等油菜主产地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平均亩产提高5%以上,受到全国油菜种植农民的欢迎。农业部已将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区域划为“双低油菜开发带”,要求全国在“十五”期间油菜生产“双低化”。
上海农科院生物基因中心主要开展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收集保存、研究评价、繁育创新、发利用及相关技术研究了作,旨在为全国育种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储备。该中心建有种子库、微生物库和动物生殖细胞库,可存各类资源30万余份。该中心2003年研制成功了抗旱水稻新品种——“沪旱水稻系列”,为解决全国北方缺水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做出了贡献。干旱缺水终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制约我国稻种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首要原因,培育耐寒、节水的稻作品种,对水资源日益稀缺、人口压力巨大,又以稻米为主食的21世纪中国的“稻米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农科院生物基因中心为发挥上海都市农业对全国农业服务的功能,在广西、浙江、河南、四川等不同生态区进行了示范种植,取得了高产、稳产的巨大成绩,用水量只有普通水量的三分之一,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上海种源农业以往向外销售额一般在3亿元左右,近两年来出现加速迹象,2004年一下子提高到18亿元,2005年接近30亿元。上海“罗曼”、“尹丽沙”蛋种鸡已“远嫁”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种奶牛、种肉牛的冷冻精液销往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10省区市。以温室工程为代表的上海装备农业遍地开花,智能、连栋、普通型国产温室已销往新疆、北京、安徽、贵州等10多个省区市,面积已达到200万平方米。加强农业技术输出,不满足于做“一次性买卖”,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通过输出设施、品种、管理,目前已帮助新疆、青海、陕西、湖北和山东建成10万平方米现代农业园区。这5个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出来的甜椒,全部由孙桥负责收购销售。已有部分甜椒开始出口日本和韩国市场。上海农科院把食用菌的人工生产技术向西部地区传授,并在新疆、甘肃等地建立玉米新品种推广基地,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做好科技对口支援工作,是新形势下上海加快自身发展、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上海市农委投入100万元资金,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云南思茅市、重庆万州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进行奶牛、肉牛、食用菌、陆基水产养殖的开发培训工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