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农科院育成杂交晚粳稻恢复系可能将成为长江流域主推品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讯(记者 徐盘钢)经农科院专家努力,上海农业科学院去年成功选育并利用了“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恢复系———申恢254、申恢1号”,该项目今年被上海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江流域杂交晚粳能否应用于生产的关键是育成优良的晚粳型恢复系。该项目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采用聚合杂交、系统选择,集聚多个优质亲本的优良基因和恢复基因,通过dna指纹图谱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成功育成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强优势、优质、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申恢254和申恢1号。申恢254是第一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通过多个恢复基因累加、集聚,成功地将强恢复基因稳定到长江流域粳稻恢复系中,解决了杂交粳稻大穗、结实率低的弊端。申恢1号恢复力达95%以上,是目前恢复力最强的晚粳恢复系之一,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770公斤。
  据了解,以这两个恢复系为亲本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今后几年可能将成为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主推品种,占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推广面积60%以上。恢复系育成的强优势组合将成为上海及长江流域种源农业的重要支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