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精耕细作”也讲究科技和创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7-2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22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昨开进孙桥,让参加者充分领略现代农业的风采——

    昨天下午,开进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内的新民科学咖啡馆首次飘出乡村的味道。参加者有不少是头一回走进现代农业园区,在这里,他们充分领略了现代农业中的科技含量。

                                    杂交水稻还可领先20

    本期主讲嘉宾之一、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顾晓君研究员指出,中国人拿手的精耕细作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轮休耕作是世界上的两大耕作体系,分别适合人多地少和人少地多的地方。“在精耕细作方面,就数我国的科技人员最会开动脑筋。”这不,在孙桥,一座座温室大棚、一条条标准化加工流水线、一次次生物育种,让传统的精耕细作步入了现代“高速路”。

    最近50多年,我国的矮化水稻、杂交水稻、超级稻、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领域技术在国际上处于竞争优势。每年都有大批的美国科学家和农场主来中国考察学习,学的主要就是中国人的栽培技术。“比如,杂交理论在水稻方面的应用,我国在全世界都是最领先的。据估计,至少迷可以领先20!

                                     控制培育“无毒”农作物

    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人们,如今又开始为农药残留量和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担心。上海的农业科技人员正努力消除市民们的这些担心,方法便是“教”自然界自己孕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我们在育种过程中注重农作物的抗性——抗虫害、抗旱、抗病变、耐盐碱。农作物自身的抵抗力强了,吃的药自然就少了。”另一位主讲嘉宾、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华透露说,园区内目前已成立专门研发生物农药的公司,相信假以时日,上海市场上可以挂出“无化学农药的农产品”的牌子。

    至于敏感的转基因问题,顾院长坦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了科技魔杖在手,相信人类可以把影响控制在正向范围内。在我国,批准使用的转基因动植物主要限于可使用的农产品,而在食用品方面的监控系统和批准标准比美国还严格得多。

                                      农业生产讲究“创意”了

    嚼着新鲜的番茄和黄瓜,品着香浓的咖啡,人们审视农业的眼光不知不觉中在改变。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农民在温室中无土栽培,把农产品当作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加工、包装和创意。南瓜可以摆出别致造型,茄衣则被放进玻璃瓶做装饰。日产6000公斤的金针菇厂,一年能产生2500吨废弃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可用来育苗。在日本,还兴建起了以农庄为主的康复中心。

                 本报记者 董纯蕾马亚宁   实习生 李碧琰

    (历次新民科学咖啡馆内容,可详见新民网:wwwxmnext.com)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