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新款首发,自带宫廷血统的白斩鸡,比300年前的好吃!
这么费心思的白斩鸡,全上海也没谁了
“农科院特研鸡种”
这家鸡店不简单,为了做出白斩鸡界的王中王,专门集结农科院团队长期研发。
“血统高贵,魔都少有”
自带有300年历史的帝都宫廷鸡血统和魔都三黄鸡的“贵族”基因,精心培育出血统纯正的鸡种,集肤黄、肉鲜、腿长优点于一身!听着就好吃(ˉ﹃ˉ)...
“每只鸡养够120天才够肥美”
圈地散养,笃悠悠地慢节奏饲养,比普通鸡寿命长1/3,只喂天然饲料,不填食、任性吃。选未发情的鸡做白斩鸡,油脂丰富、满口浓香。
为了搞清楚这只鸡,小黄瓜特地跑去上海农科院探究,涨了不少知识!
重新定义沪上白斩鸡
1 宫廷血统的鸡,养足120天
上海农科院科研团队,千挑万选出这两种鸡:北京宫廷鸡和上海三黄鸡,把它们结合,培育出这款新鸡种,专挑“爸妈”优点长!
▲实拍悠闲的鸡群
只喂天然饲料,不填食,让它们任性吃,普通鸡最多养90天,他家的鸡要耐心静候,足足养够120天,每一只要达3斤重才算合格!
这种“笃悠悠”的散养方式,让鸡始终保持着愉悦的状态,像极了上海人对美食追求的耐心。而这鸡含着金汤匙出生,脂肪丰满又肉质鲜美!
▲超大场地散养
宫廷鸡又称中华宫廷黄鸡,是清朝开始才有的品种,和三黄鸡除了生长地不同,还有外形特征和口感上的一些细微差异。
宫廷鸡是在北京安定门、德胜门一带生长的皇族血统。清朝末期差点儿绝种,好在还是把它“抢救”了回来!三黄鸡,包邮区人民再熟悉不过了,尤其白斩鸡的做法,能把三黄鸡的原汁原味发挥到极致!
2 每一只鸡都用心制作
未发情的鸡,成长清心寡欲,作为白斩鸡的食材最为鲜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让鸡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皮肉之间会凝成果冻样的胶质。
最后再挂至明档口,晾干鸡身表面的水分,使得鸡皮紧致、弹性十足。
白斩鸡也十分考验刀工,师傅很6,手起刀落,切鸡干脆利落,皮和肉不分离,装盘也不会散!
3 招牌笃悠悠120天白斩鸡
白斩鸡口感第一层是来自于鸡皮,但这一步总会让许多店的鸡被fire掉。他家的白斩鸡鸡皮却很惊艳,油脂充盈却不腻,鸡皮在口中脱落后,鸡肉滑嫩依旧!
白斩鸡在上海人心中一直是“活”的,活得每一块肉都像是在你口腔里跳跃,不需要去费力咬,就能骨肉分离,滑入喉咙,满足感会持续很久。
他家的肉,每一盘量都很多,不蘸料吃既品味到了原味清鲜,又突出了细腻质感,鸡肉紧致,一口咬下即会鲜汁染满舌尖。
蘸料也是白斩鸡的精华所在,除了传统的酱油,葱油、辣椒酱都是不错的选择,微微加一点,就会有火山喷发的体验。
4 顺应四时,一鸡get多种口味
因时而异,搭配出春绿、夏白、秋黄、冬红四时风味,解决嫌蘸酱麻烦的困扰。本帮葱油香、藤椒鲜麻、口水鸡的麻情辣义还有沙姜的利口,已经直冲味蕾,挑动食欲!
藤椒口味的鸡肉充分吸收香气,冰凉清爽又让舌头微麻,就想来碗米饭!
口水鸡的皮Q肉嫩和酱汁搭配堪称完美,辣酱汁完全融入鸡肉中,碎粒的花生让整体口感又多了个层次,集麻辣鲜香嫩爽脆于一身。
“沙姜不是生姜,是白斩鸡的终极灵魂蘸酱”。没吃前,小黄瓜对于这个土圆又丑陋的沙姜没什么好感,但是吃过后,允许它排在酱油的后面吧。
入口鸡味嫩滑浓香,沙姜的阵阵清香意外的不冲人,鸡皮清爽幼滑带着姜味,肉质细嫩可口,食之不腻, 瞬间胃口大增。
5 360°解锁各种美味
如果说白斩鸡是上海人的乡愁,那猪排则是上海人的情怀。他家改良后的猪排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老板这块猪排可以称霸魔都了!
用黑毛猪背后脊椎两侧的肉,每一块都有超过1厘米的厚度,精确把控猪排火候,精确到以秒计算,才能有如此汁水饱满,鲜度绝佳的口感。
没有黄鱼面怎么行?他家选用舟山小黄鱼,每天新鲜送到;黄鱼熬的汤作为汤底;高筋面粉不断揉做成面条。
不似外面的黄鱼面,先煎炸再煮,他家的黄鱼并没有煎炸,显得异常的嫩,汤底鲜得眉毛掉下来。
这位“菇凉”真刺激!不仅“性格火辣”还爱上了白鱼?黄灯笼有这么可爱的别称,吃起来都萌萌哒~
黄灯笼切碎成米粒,白鱼用来蒸,灯笼椒的味道浸入白鱼肉内,鱼肉鲜辣爽口,就想不停吐舌头。
一碟里包含了那么多美味,舟山的海鳗、四川的腊肉还有讨喜的小香肠~油滋滋的真满意~
皮软、馅多、还能流汁的流沙包,口味香浓、十分细滑;
内馅用黑毛猪肉剁碎后搭配细香芹,香味迷人丝毫不反感,热气腾腾上桌,一口下去就爆汁!
6 明档菜品随意挑选
明档操作,刷卡挑选,喜欢什么拿什么,有煎炉、蒸炉、煲仔区等,种类繁多。
宽敞的就餐环境,木质的餐桌、装饰搭配一抹浅绿色,很清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