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青年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手拉手共成长 上海探索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模式

来源:农民日报 胡立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3 09:02:41 浏览次数: 【字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产业生力军,如何汇聚资源助力生力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4月10日,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启动联合培育上海新型职业农民仪式,志在通过联合培育,达到青年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手拉手共成长的效果,探索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合作创新创业的新机制。

1bfb4f863af94239a5f668a19a6c0b96.png

上海自2013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由上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培训工作,先后认定了一万零九十八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上海都市农业产业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市农业品牌化、一二三产融合成为市场的需求、新型职业农民的追求,依靠科技形成产品和服务特色实现附加值成为共识。针对此,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时想到了资源整合,共同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联合培育新模式。

很显然,联合培育是三方共赢的探索。对于上海市农科院来说,既能推动科技人员投身上海“三农”工作主战场,又能够零距离感受市场需求,对于农广校,增强了培育的实力增添了培育途径,而新型职业农民,则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支撑。

据了解,上海市农科院和农广校将联合遴选和组织有合作意向的学员参加培养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或方案,接收学员到各相关研究所进行学习培训,安排与相关研究所专家、青年科技人员对接交流,重点培养青年农场主和青年科技人员结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计划开展科技项目推介与对接洽谈、“手拉手、共成长”青年农场主与青年农科人员互助结对、定期和不定期授课等活动。

启动仪式上,两位已经结对的新型职业农民做了交流。

倪林娟刚刚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新优秀带头人,她交流的题目是“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一个返乡大学生,倪林娟2010年返乡加入崇明职业农民队伍。从当初别人种啥她跟着种啥,到她种啥别人跟着种啥,从率先开创社区营销到如今形成“农业+”模式,规模也从当初的200多亩扩大到1000亩,她的成功有目共睹。她在交流时谈到如何依靠园艺所科技成果一步一步走上新高度,谈到如何带着感恩的心走进联合培育启动仪式现场,感染了每一个人。

“施泉葡萄”品牌在上海市场有口皆碑,金山施泉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是个葡萄产业有名的“乡土专家”,他谈到林果所科研人员如何指导合作社大棚种植,如何通过品质提升成功打造出品牌,触动了现场每一位新型职业农民。

随后,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向参加启动仪式的一百多位新型职业农民和农科院各所所长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农科院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行动,希望新型职业农民把握大都市农业服务的特点,形成特色,依靠科技形成竞争力,并要求科技人员坚持需求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王国忠指出,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需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索体现了优势互补、产学研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值得鼓励,期待形成机制,早出经验。

最后,上海市农科院下设的10个研究所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每个研究机构的科研特色和服务特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