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乡村农技先行 盼硕果院地对接
“长三角一体化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水月湾’果蔬基地希望通过接二连三对接上海,这个定位非常好,我们农科院有技术,也有成果转化需求,完全可以联手把基地从农场变为果园,甚至做成农业主题公园。”
夏至以来的第一个高温天,上海市农科院蔡友铭院长来到新埭镇泖河村考察嘉兴市水月湾科技有限公司,在会谈环节,他做出上述表示。
公司负责人陆永其一脸憨厚,在会谈期间反复强调自己对种植一窍不通,同时,为自己能得到上海市农科院如此厚爱,一再表示着谢意。
陆永其是嘉兴地区依靠养殖致富的代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响应了当地政府退养的号召,从养殖业转向种植业。2016年搞起“水月湾”基地,确定以果蔬、大米为特色。短短两年时间,550多亩基地便拥有了枇杷、猕猴桃、樱桃、葡萄、水晶梨等近十个品种,而且基本是大棚种植。虽然每一个品种的面积都不大,品种多样及四季结果的特点已经显山露水。
陆永其从门外汉到快速形成如今的规模及特色,得到了上海市农科院果蔬专家的不少帮助,颇受市场欢迎的枇杷和水晶梨也是通过农科院专家从上海引进。
一个小小的“水月湾”,是平湖市乃至嘉兴市农业产业主体和上海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人员联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缩影,在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平台上,正演绎着各类振兴乡村农技先行的故事。
上海与平湖两地民俗相近、人文相亲、生态相类,两地开展跨域现代农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良好基础,特别是新埭等镇,和金山区廊下等镇鸡犬相闻,金山郊野公园开园以来,大批上海市民涌现金山。平湖农业看准了一体化的时代契机,加快接二连三步伐,希望以特色赢得上海市民的心。
农业科技人员也把准了时代的脉搏。早在2001年,上海、浙江、江苏二省一市农科院率先谋划布局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开创性地成立了沪浙苏农科院科技兴农联合服团,倡导“三院科技成果为一地服务,一院科技成果为三地所用”的服务宗旨,实现三地农科院科技、人才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的共享共用,显著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兴农办主任谢祝捷告诉记者,上海的农业科技优势只有扎根广阔天地才能结出硕果,长三角一体化为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大平台孕育大机遇,产业主体看到了,农业科技人员看到了,管理者看的更清更远。6月26日下午,在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主题的第二届平湖农业经济洽谈会上,上海市农科院和平湖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通过农科院了解到,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发展新型农业,推进产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双方在农科教、产学研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协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有力提升平湖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科技与产业、经济与社会共赢发展。
平湖市连续五年被评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凭借紧靠上海、小桥流水的优势,平湖市一直在努力争当浙江省乡村振兴的领跑人,接轨上海,打造上海市民的菜园子、菜篮子自然是着力点。去年,平湖市接待了乡村旅游608万人次,而浙江省第一个农业开发区在平湖开园,更是掀起了全域产业化、生态化、景区化的热潮。
蔡友铭在洽谈会上发言时认为,平湖市是上海对接浙江的桥头堡,面临着生态、农村经济、民生互融、互通、互惠三个任务, 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功能价值,才能完成好任务,院地战略合作正当其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