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对口帮扶:强化内生动力、探索模式创新

来源:新华网 李荣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01 08:47:54 浏览次数: 【字体:

主攻产业扶贫、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产业链建设的“卖菜书记”周灵,建立科技扶贫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和果农依靠种植黄桃而脱贫的农科专家叶正文……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上海33名先进个人和25个先进集体代表25日傍晚回沪。上海在对口帮扶中,强化内生动力,帮助对口地区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探索模式创新,持续深化消费扶贫。

据了解,上海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相结合,以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精准施策、持续攻坚,助力对口帮扶的7个省区20个地州的98个贫困县全部如期摘帽出列。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姚海介绍,上海助推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产业帮扶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保护扶贫项目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扶贫资产产权清晰、风险可控,实现当地扶贫资产长效积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连续多年扶持的相关产业项目,以固定资产形式归村集体所有,通过建立帮扶项目股权量化保底分配制,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经济能壮大,有效提升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此次获得表彰的“卖菜书记”周灵,是上海市第二批援黔干部。他大胆改革了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利益分配方式,由社区集体控股,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特惠贷”入股分红。合作社生产经营利润5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集体经济提留,剩余三成对半开,分别用于市场化运作和再生产投入。这种模式一下在好几个镇推广开来。

上海还充分发挥其“大市场、大流通、大平台”的优势,推动消费扶贫规模和质量“双提升”。通过丰富供给侧,利用对口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打造一批文旅合作基地,帮助当地发展彝绣等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研学旅行、定点疗休养、健康养老、文创产品研发等文旅扶贫新模式。通过改造生产链,在对口地区建立30多个扶贫外延基地,针对种植、分拣、加工等环节全方位指导,倒逼对口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通过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遴选认定八大类280款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形成“百县百品”扶贫产品名录,助力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