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奉贤盐碱地上种大麦 为粮食安全贡献上海科创力量

来源:新民晚报 马亚宁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25 08:49:41 浏览次数: 【字体:

微信图片_20210420131302.jpg

图说:奉贤海湾一大片盐碱滩涂上,青青麦苗茁壮成长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我国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而15亿亩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战略资源,需要依靠农业科技来激活。日前,记者在奉贤海湾一大片盐碱滩涂上看到,青青麦苗茁壮成长。由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裸大麦新品系、新品种,不仅可以在正常耕地上种植,还可以在盐碱滩涂地上种植,显著提高了盐碱滩涂这类低产田的作物产量,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大麦力量。

盐胁迫是世界范围内限制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子,日益严重的土壤盐渍化对当今世界的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与威胁。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约占1/10;上海作为沿海城市,盐渍土壤占其总面积的1/10。利用耐盐作物拓荒,不仅改良盐渍化土壤,提高边际化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的战略储备能力。为此,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向滩涂荒地进军,成为上海农业科技发展的新目标。

于是,禾谷类作物中最耐盐的作物——大麦,走进了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植物细胞工程育种团队的视野。特别是裸大麦,人类历史上一直有种植和食用的传统。在不同地区有青稞、元麦和米大麦的俗称,长三角地区习惯称为元麦。裸大麦含有较高的β-葡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胆醇水平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生育酚、生育三烯酚等功能活性成分,让其保健功能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认可。

微信图片_20210420131314.jpg

两年前,刘成洪研究员带领团队与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共同承担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利用小孢子高效育种技术快速选育滩涂食用裸大麦》,收集了长三角地区裸大麦种质资源650余份,开展实验室和大田的耐盐性筛选和鉴定,从中获得了一批耐盐性优异的裸大麦资源。

“我们选择其中耐盐性强、基本农艺性状好的种质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开展F1小孢子盐胁迫培养,快速创制耐盐性强、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加倍单倍体纯合稳定的株系材料。”刘成洪说,团队还与上海地产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瀛奥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沿海滩涂低产田的土壤改良与滩涂食用麦种植鉴定,在奉贤海湾基地选用盐分高的中低田进行大田耐盐性鉴定,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土壤传感探头,实时监测土壤中盐分、水分、温度等变化,评估耐盐大麦种植对土壤改良的实际效果。

经过两年种植,盐碱麦地里的土壤盐分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显示出良好的生态应用前景。同时,通过创制耐盐性强、基本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材料杂交后代的加倍单倍体的株系材料,综合考察裸大麦抗病性、株高、产量等,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形成优质、耐盐食用裸大麦新品系,选育新品种盐食裸1号。

据介绍,选育裸大麦新品系、新品种,不仅可以在正常耕地上种植,而且还可以在盐碱滩涂地上种植,使得盐碱滩涂这类低产田的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新选择。同时,种植耐盐优质裸大麦可以改良土壤,变滩涂为良田,扩大了可耕地面积,也可为经济发展置换土地。另外,在饮食中添加食用裸大麦,可以优化市民的膳食结构,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为“健康上海”助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