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日子丨瞄准绿色生态与大健康产业 这个农科专家花费30年把一条鱼研究透彻

来源:东方城乡报 施勰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08 09:35:38 浏览次数: 【字体:

黄鳝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在地道的本帮菜餐馆中,响油鳝丝必不可少,而同样浓油赤酱的红烧鳝筒也是很多食客的最爱。据统计,仅上海水产批发市场,黄鳝的销售量大约在30万斤/天。那么,这么多的黄鳝从哪里来?人工养殖的黄鳝品质如何?从鳝苗长到商品鳝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近日,记者来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试验站,听首个实现黄鳝工厂化育苗的水生生物课题组负责人周文宗研究员讲述他与黄鳝之间的故事,与他一同探寻黄鳝工厂化育苗的奥秘。

ed5fa13d1ce643ec90b289d20af2d113.png

 有“楼房”也有“别墅”,鳝鱼们自由选择

在黄鳝工厂化育苗基地内,一排排半透明的玻璃鱼缸中摆放着黑色塑胶袋、各种形状的管道或是多层深色浮片,黄鳝却不见踪影。“这就是鳝苗住的房子,我们称之为‘鱼巢’。黄鳝喜欢打洞,大多数时间都喜欢藏匿在洞里,只有需要透气时才露出水面。”周文宗把管道和塑胶袋比作“别墅”,而一排排层叠在一起的深色浮片则比作“楼房”。“大多数的黄鳝喜欢群居,但也要满足部分爱独处的黄鳝也能生活自在。”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些鱼巢模拟黄鳝生活环境,便不需要在水中放置泥土,便于保持水质清洁。

看似简单的塑料鱼巢,其中却蕴含了不少科技。鱼巢表面整齐布满了凹凸形纹路,从侧面看鱼巢呈连绵的三角型波浪状,有点像瓦片式屋檐,蜿蜒曲折,构筑出鳝鱼的迷宫隧道。因为鱼巢精妙的几何构造,多层塑料浮排叠放后,中间仍留有足够黄鳝游行的空隙。拨开一片浮排,可以看到底下藏匿了几十尾黄鳝在缝隙中栖息。而每个养殖池内,浮排不多不少刚好六层。“黄鳝虽然是鱼类,但需要时不时到水面呼吸,池水不能太深,六层的高度,配合水池的浅水位刚好。”2003年,周文宗率先提出鳝鱼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周文宗便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84ee780fac094936806908957d06a811.png

通过为黄鳝“建房”的立体养殖方式,周文宗还将每平方黄鳝苗养殖密度从过去的5公斤提高到50公斤,大大加快了工厂化育苗的速度,提高了繁育效率。而这样的“建楼”养殖方式在黄鳝人工养殖基地也同时适用,可以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值。

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势必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水质养护与如何防病。对此,周文宗利用以菌治菌的方式,通过益生菌来净化水质,同时探索了微生物过滤系统,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基地养殖生产。“黄鳝对水质要求很高,养黄鳝的水稍微处理一下就可以喝的。”

 做好黄鳝的“月老”,才能提高产量

“想要研究鳝鱼人工繁殖,首先得了解它的习性。”为了取得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周文宗翻阅了不少文献,从古至今,从科学书籍到文学名著,凡是和鳝鱼有关的,他都会拿来研究求证,花费了近20年时间,把鳝鱼了解透彻。“很多人都了解鳝鱼先雌后雄的性逆转特性,但却未必了解,它们还是 ‘先谈恋爱后结婚’的个性生物。”周文宗在研究中发现,鳝鱼不仅是“一夫一妻”制,还有“择偶”行为,同时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当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时,雌性鳝鱼排卵量才会达到峰值,而排卵量便是产量,这也是野生鳝露天繁殖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周文宗在了解鳝鱼习性后,摸索出鳝鱼的“择偶标准”,为鳝鱼打造隐蔽性更好的繁育空间,显著提高了亲本配对的成功率。

91a86c6ba16e4a8dbad964b6fe2dfb11.png

不仅如此,2012年,在他的不懈研究下,还独创出催产技术和压沙滴水孵化技术,将黄鳝繁殖时间提前了2-4个月,通过工厂化培育苗种,当年便能向养殖户提供苗种。“把黄鳝配对产卵时间提前到每年的2月份,延长了黄鳝繁殖育苗时间,苗种成活率提高了,这样在当年的6-8月份,养殖户投放苗种,养殖成活率也提高很多。”

919249879d9a4558b6a99800e7eaee1b.png

为了探索黄鳝最喜爱的生活模式,周文宗在黄鳝繁殖基地的设施玻璃大棚内打造了100多个不同规格、环境的模拟水池,对黄鳝生活环境进行全方位研究。在设施大棚内还有专门为繁殖期的黄鳝打造的私密网箱,周文宗每天都要跑去仔细观察,水面上有没有黄鳝吐的白色泡沫,而吐泡便是产卵的征兆,提醒他和团队的技术人员要重点观察。

 鳝稻共作,既产好米又养好鳝

在周文宗和团队的努力下,工厂化育苗技术已获得突破,不仅在上海崇明、奉贤地区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黄鳝工厂化育苗基地,其他省市也相继建设了育苗基地。仅上海市场,周文宗的黄鳝苗种供应量占市场近九成。

e262ad7fe960402ab5c3843214005508.png

但他不满足于此,为了培育高品质黄鳝,周文宗和团队正在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方面,他保存了50多个黄鳝地方种群或品系,尝试选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黄鳝品种。另一方面,他不断为黄鳝创造优质生态环境,让黄鳝能够更健康地生长,给养殖户带来更多收益,让消费者吃到优质黄鳝。

由此,“稻田鳝虾高效工作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指的是以黄鳝为主,鳅、螺、鳖、虾、小杂鱼等为辅的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绿色防控病虫害、种植绿肥和蚯粪肥田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稻米的品质。与此同时,黄鳝也可以有清洁的水质环境,以及大量自然的活体饵料。“稻田浅水环境特别适合黄鳝生存。盛夏季节,水稻作为黄鳝良好的遮阴物能够给黄鳝提供栖息地,稻田里丰富的虫、蚓也是丰富的饵料供黄鳝摄食。”周文宗告诉记者,养殖户只需在稻田留出5%-10%的沟渠作为黄鳝的活动场所,于6月底投苗,10月上旬水稻收获前捕捞,4个多月不需要投放饵料,鳝苗就能够长成商品鳝,与稻米同期上市。“一亩地大概投放20斤左右的鳝苗,4个月后长到50斤左右,以鳝鱼50元一斤的市场价计算,不完全捕捞,利润也能到1000元左右。”周文宗给记者算了笔账,不算水稻增收部分,仅鳝鱼养殖就能带给农户1000元/亩的增收。

050090e3d6424c548bcce497d1a8e766.jpg

实际鳝稻共作后,稻田能减少30%氮肥投入、减少50%农药使用,生产出的稻米更绿色环保,市场价普遍高于同品种稻米。“该模式下,商品米售价最低8元,最高可达30元,市场认可度高。”团队科技人员孙小淋告诉记者,通过专业设备检测,鳝稻米的稻米品质,尤其是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优于常规栽培技术下的同品种稻米。

“黄鳝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市场价格稳定,需求量大。在如今提倡药食同源的大健康背景下,如何优化黄鳝品种、提高黄鳝品质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据周文宗透露,目前他们正在选育符合上海消费者喜好的青背黄肚本土品种,争取让上海市民早日吃到更优质的黄鳝。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