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日子|李正鹏:行万里路,用科技创新撑起食用菌产业“致富伞”

来源:东方城乡报 施勰赟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02 14:48:23 浏览次数: 【字体:

每年自驾超3万公里,走遍上海及周边城市的食用菌基地,助力长三角地区的菌菇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每年飞行近5万公里,前往国内多个食用菌主产区,为当地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这就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高级农艺师李正鹏的工作日常。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学习食用菌领域的顶尖技术,再将这些技术传往全国各地,手把手教农户如何种好菇。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万水千山,践行食用菌产业的创新理念,与众多前辈、伙伴一起,将食用菌产业致富“愿景图”慢慢打磨成为“实景图”。前不久,他因工作表现出色,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ba4e8f20a3f54be48f1a3e222cd6e176.Jpeg

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激励他不畏艰难探索新领域

李正鹏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考研时报考了上海海洋大学。求学期间,刚好是市农科院原副院长谭琦担任他的联合培养导师,机缘巧合下,他毕业后便来到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工作,选择继续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

“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年轻人,大家懂得的技术都不多,但都对食用菌知识、各种技术充满渴望。闲暇时间,几乎都用来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李正鹏说用“如饥似渴”形容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恰好不过。他还记得,正因对新技术的执着追求,还和同事一同闹过笑话。有一年,市农科院附近的雪榕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了四层楼的厂房,是那个年代比较早的工厂化生产基地,这让他和同事都十分好奇,很想看看厂房里有些什么。于是在一次晚饭后散步时,两人便走进了还在建设中的厂房工地,想看个究竟,却险些被对方误会。“现在回想当年的我们觉得挺好笑,但在当时,我们就是一心只想着学点什么。”李正鹏说,过去信息闭塞,想要获取食用菌相关的知识,只能上一些论坛、社群与其他人交流讨论,“易菇网”是他看得最多的论坛。

“如果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大家都会十分珍惜。”李正鹏说,不论是谁获得了这样的机会,都会主动带上摄像机和笔记本,仔仔细细做好记录,回来整理后,再分享给其他人。这样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快速收获了成长。

在诸多培训中,李正鹏对同事李玉等人去荷兰培训带回的学习资料尤其记忆深刻。“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仅培训时拍摄的录像,他就花费了好多天,反复观看揣摩,记了厚厚几本笔记,“荷兰蘑菇栽培技术很先进,课程中讲到的很多基础常识都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从知其然逐渐到知其所以然。”

2da6f9688a674cfd976a516fb9426a8a.Jpeg

当时,负责草菇生产的李正鹏正对如何种好草菇一筹莫展,学过木腐菌栽培的他此前对草腐菌并没有太多了解,尤其是发酵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让他始终找不到突破口。通过钻研各类培训资料,他逐渐摸到了方向。

此后,他对草菇栽培研究加深,从新手“小白”步步突破,成为领域“高手”。他研究的草菇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及应用技术成果,覆盖了长三角地区主要草菇栽培企业,累计栽培草菇超过3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他将草菇生产与绿色循环农业理念相结合,“点草成金”,利用农业废弃物种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该技术累计消耗利用了超过8万吨农业废弃物。他还研发了草菇液体菌种技术,目前已逐步在全国推广,为草菇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传播“上海技术”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食用菌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食用菌产业年产量超4千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产值近3500亿元,已成为继粮、油、菜、果后的农业第五大种植业。而在上海,食用菌种植面积虽不高,科技力量却不容小觑。在李正鹏工作的第二个五年里,他与团队成员一同参与主持了多个市级、国家课题,除了深入研究杏鲍菇、香菇、草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外,还主持或参与多项对外技术服务,将“上海技术”带到全国各地,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ff9691e6eb81479a9a061cc6aaf5123c.Jpeg

随着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的逐渐加深,李正鹏也逐渐走出长三角,走向全国各地食用菌主产区。他逐渐意识到,要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做从0到1的突破,也要做好从1到10再到100的拓展,要将辛苦研究技术应用到生产,要加强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

2016年至2018年,李正鹏花了大量时间在河北燕塞的香菇工厂建设。他多次往返两地,帮助企业攻克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比如在看到当地低温气候为香菇生产带来阻力时,创新了暖棚生产的模式,让当地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继续香菇生产;创新研发的香菇网格式培养架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香菇工厂。

与此同时,他还时常往来河南卢氏县,参与金海生物的香菇工厂建设,帮助企业实现从品种到技术再到设备的不断优化。“仅2017年,我就在河南待了足足130多天。来回飞了不知多少次。”李正鹏笑说,因来回频次太高,他不知不觉飞成了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产业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气候条件、资金支持、技术助力。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可以迅速让一些先进的理念得到实践。”在与金海合作的这些年里,李正鹏得以重新思考审视行业发展,并从中得到启发。2021年,香菇液体菌种规模化应用现场会在河南召开。液体菌种缩短了制种周期、提高接种效率,同时能为企业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库房使用率,给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此后,不少愿景在食用菌团队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

拓宽视野,向着全产业链方向奋进

食用菌品种众多,不同菌种间生长习性、栽培方式都有很大差异。每每遇到新的品种,李正鹏都需要从头开始研究学习,花费大量时间钻研了解。

6cb4267419864887bab887a4047506a2.Jpeg

在研究桑黄期间,他曾多次来到湖北远安,与当地的技术人员一同走遍山间田野,采集野生菌种,带回栽培研究。多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同从接触桑黄到了解桑黄再到成立桑黄产业分会,见证着桑黄产业的步步发展。

担任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四年多来,李正鹏研究的高产多糖的桑黄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已推广到浙江、湖北、云南、陕西等省市,协助安徽、浙江、湖北等省市建立了桑黄栽培地方标准和中药饮片地方标准,联合发表了《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该《宣言》倡议从“尊重科学、利好产业、团结发展”出发,促进我国桑黄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感谢食用菌研究所的家人们,是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产业奠定了基础,中青年一代科学家为我们指明科研方向,我们才能致力于菌菇理论研究、菌菇产业开发和菌菇科普。”如今,李正鹏正处于他工作生涯中的第三个五年,任职国森公司总经理的他将继续深耕香菇、草菇栽培技术,研发桑黄栽培致力于探索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创新草菇工厂化栽培模式。近期,他正与同事一同研究红托竹荪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他看来,红托竹荪有望在未来几年为食用菌产业带来新的爆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