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技术推广>出版资料>详细内容

蛋鸡脂肪肝防治关键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3 13:36:18 浏览次数:320 次 【字体:

蛋鸡脂肪肝防治关键技术

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定义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或叫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一种脂类代谢紊乱疾病。其典型特征是病鸡过度肥胖, 体重比正常鸡高出10%-30%。剖检病变: 肝肿大, 多脂和易碎,且除脂肪肝外, 尚伴有出血现象, 切开皮肤可见皮下脂肪沉积;个别鸡出现心肌变性,呈黄白色,腹腔和肠系膜均有过量的脂肪沉积。该病常发生于产蛋高峰期膘情良好的蛋鸡, 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

2. 诱发脂肪肝的主要因素

(1)高能低蛋白饲粮:也是造成产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因素。能量蛋白比值大的鸡群, 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能蛋比低的鸡群。

(2)日粮缺乏蛋氨酸、胆碱、VB12等嗜脂因子,导致脂肪代谢障碍。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因子能够预防中性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嗜脂因子含量低时会造成肝脏的脂肪浸润。

(3)饲料钙源不合理:饲料中主要使用粉末状钙质,而钙含量过低,母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制造蛋壳而摄入过多的饲料,转化成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4)激素影响: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类的合成,产蛋鸡性成熟以后, 由于雌激素分泌突然增加, 造成脂肪代谢失调, 诱发脂肪肝形成。血液雌激素水平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5)脂质过氧化损伤: 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中甘油三酯转运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载体, 肝细胞结构的改变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及转运受阻, 必然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细胞内积累, 形成脂肪肝。

3.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防治的具体措施

1)营养调控

保持蛋白能量平衡适当降低能量水平

研究显示,蛋白能量比值大的试验鸡群, 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蛋能比低的鸡群,能量约11.3 MJ, 蛋白能量比约为61 的日粮, 脂肪肝发生率较低而且有最佳的产蛋性能。此外,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脂肪的能量易导致脂肪代谢平衡失调,用麦麸代替1/10的玉米。

②日粮中添加胆碱、肉碱及甜菜碱

胆碱具有降低肝脂率和提高产蛋率的功能。肉碱缺乏, 会使脂肪酸及其他有害物质堆积, 导致细胞死亡。甜菜碱为蛋氨酸的合成和脂肪代谢提供了甲基, 并参与卵磷脂的合成, 促进肝脏脂肪迁移。同时, 甜菜碱能促进肝脏和肌肉中肉碱的合成, 加速脂肪酸的β-氧化。因此,在产蛋鸡饲料中可适量添加胆碱、肉碱或甜菜碱,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③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显示在日粮中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向日葵籽油、棕搁油和生物素, 可增强鸡体内脂肪酸的β-氧化,减少脂肪合成,且饲喂橄榄油可降低生物素的需要量。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可提高动物激素敏感酯酶的活性, 促进脂肪分解, 降低机体脂肪沉积, 缓解脂肪肝的出现。

④添加抗氧化剂

肝脏脂肪抗氧化功能低下, 特别是脂肪酸β-氧化受损在肝脏脂肪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硒和有机铬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可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及脂质过氧化诱发的肝纤维化,在日粮中添加这些物质能够降低脂肪肝的发生。

⑤添加壳聚糖

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与胆酸结合,促进胆酸排出体外,打断了胆酸的肠肝循环, 从而减少了脂质的吸收。

2)饲养管理控制

①控制蛋鸡育成期的日增重

根据所饲养鸡的品种、品系、环境温度变化、生长日龄、鸡群状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案,力求鸡的胫长和体重达标,实践中以超标准体重5%为最佳状态。

②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的发生

鸡舍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的通风方案,做好通风换气;注意保持合理饲养密度,保证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保持舍内温度的恒定;避免噪音和惊吓;不要轻易换料,不得已而换料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过渡期;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应激的鸡群及时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尽可能降低应激对鸡群造成的不良影响。

3)治疗措施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22110 mg/kg,连用一周以上,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在1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1 000 gVE 1 000IU,肌醇900g VB12 0.12g连续饲喂1015 d。中兽药中龙胆泻肝散治疗鸡脂肪肝综合征也显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因此,预防和消除蛋鸡脂肪肝, 除了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饲料营养素的合理调整和配制以外, 还应通过调节蛋鸡体内代谢物的生成和降解来进行, 如适当抑制蛋鸡体内的脂肪合成, 加强肝脏内磷脂和载脂蛋白的合成, 以促进脂肪转运, 减少其在肝脏中蓄积。

朱丽慧  朱根生

2018228


分享到: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