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林果所四项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通过验收
2008年11月7日,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邀请有关专家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 [沪农科攻字(2004)第2-1号]、“葡萄砧木品种的筛选和利用研究”[沪农科攻字(2004)第2-8号]、“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沪农科攻字(2004)第8-5号]以及“葡萄离体胚挽救技术培育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农科攻字(2003)第4-2号]等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审阅了有关资料,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一致认为,以上四个项目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1)专家组认为,“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项目研究育成了2个适宜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具有本市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粳稻组合申优693、申优8号。杂交粳稻新组合优势强、品质好,产量高,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并且形成了相配套的高效、经济的繁殖制种和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示范方3 个,制种基地1个;2005年~2007年累计种植新组合8.9 万亩,增产优质稻谷4450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议进一步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扩大新组合的推广应用。
(2)专家组认为,“葡萄砧木品种的筛选和利用研究”项目确立了5BB、华佳8号、贝达、225RU、775、5C等6个砧木品种可作为南方地区适合的葡萄砧木,并筛选出7个带野生葡萄血缘的砧木新种质;明确了贝达、5BB、华佳8号为“矢富罗莎”适宜的砧木,“贝达”是“无核白鸡心”适宜的砧木品种;确定了葡萄的砧木嫁接栽培对提高葡萄的早期产量、结果稳定性、果实品质效果显著。该项目的技术已在市郊辐射推广300多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为南方地区葡萄嫁接栽培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葡萄的优质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葡萄嫁接栽培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3)专家组认为,“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上海地区枇杷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已经在青浦赵巷镇、夏阳街道建立了2个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基地共计600亩,通过疏果、套袋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2个核心示范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项目还在崇明等地推广应用3150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议进一步加强枇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完善枇杷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加快推广应用。
(4)专家组认为,“葡萄离体胚挽救技术培育无核葡萄新品种”项目 研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无核葡萄胚的败育时间、离体胚对低温与激素的反应等离体胚挽救技术指标体系,提出了无核葡萄胚的浅层液体培养法,形成了完整的培养工艺流程,并实际应用于无核葡萄新品种研究中。目前已经育成了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2号”,风味浓郁,无核,外观美观;树势强健,花芽容易形成,果实成熟早,丰产稳产,植株长势强健,该品种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认定,现正在推广之中。建议加强无核葡萄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