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花卉种质资源圃
平台名称: 上海市花卉种质资源圃
一、平台简介
平台批准成立及建成时间、依托单位、人员构成、仪器设备等建设情况
批准成立:2021年12月1日
依托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人员构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花卉团队相关科技人员组成。现有研发成员15人,辅助成员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10人,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在资源收集与系统评价、育种技术优化与新优品种选育、基因挖掘与规模化繁育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仪器设备:1、温室设施:现有荷兰进口现代化玻璃温室10000平方米、塑料联栋温室12000平方米,配备有雨水回收系统、移动外遮阳、苗床、内保温、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及电加热加温系统等设施设备。2、露地资源测试区:配置有10000平方米的基质槽露地资源测试区,配备小型气象自动观测记录仪、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3、冷库处理设施:配置有种球贮藏、处理所需的全自动控温冷库200立方米,配套区150平方米。4、植物组培室:总面积300平方米的植物组培室,用于试管离体保存,配有优化的优化双向无菌风淋室、培养室空气灭菌器、保存库数字管理系统、组培 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及组培苗可追溯系统。配套实验室拥有ELISA检测仪、PCR仪、低温冷冻离心机、超纯水净水机、细胞融合仪、超低温冰箱、倒置数码成像显微系统等仪器设备。
二、平台任务与发展
平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功能任务、对外服务业务等
广泛收集我国原产或自然分布中心及适宜居家生活的花卉资源,如百合、石蒜、朱顶红、西红花等功能性球根花卉,玉簪、天竺葵、白及等宿根花卉,月季、绣球、紫薇等花灌木,在多年的资源收集保存、系统评价与种质创新的基础上,根据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在功能基因挖掘、细胞工程育种、种球发育机理、品质调控生理及产品高效利用等领域深入研究,促进种源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提升花卉种业的策源能力与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平台成果
科研产出、成果奖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影响力辐射等
2022年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6篇,出版专著1部。科技成果“重要花卉种苗高效绿色工厂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一等奖,“西红花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院三等奖。聚焦“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沪府办[2020]72号)文中对花卉产业发展集聚区发展格局,重点对接了崇明、松江、浦东等花卉优势区的特色花卉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提出“松江区花卉产业调研及发展建议”。根据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重点聚焦崇明园艺村、永乐村、和平村等,并助力松江叶榭镇井凌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开展“2022年度上海市花卉园艺师培训”,培训共计13场次,采取“线上授课+基地实践”的方式进行,提升了花卉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聘请中国农业大学高俊平教授为客座教授,进行交流和指导。加大合作力度,主要成员参加“中国球宿根花卉年会”“全国石蒜产业发展论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4人作大会报告。
四、平台联系方式
周琳 021-52231163
五、平台照片
平台挂牌
农牧渔丰收奖一等奖
成果展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