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方科技论坛召开“食用菌学科的科研现状和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
![]() 点击图片查看真实大小 |
会议摘要: 我国食用菌学科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李 玉 中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与此同时,以研究食用菌的资源、分类、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精深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食用菌学科的科研工作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初步建立了食用菌学科的研究体系,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学术研究论文,培育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新菌种。但是目前我国食用菌学科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程不相匹配,比如食用菌学科的定位不明确,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队伍在不断萎缩。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食用菌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原创性科研成果不多,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这种局面既值得我们广大食用菌科研人员的思考,更需要我们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共同努力。食药用菌冬虫夏草及相关类群的系统学地位魏江春著名食药用菌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菌体产品在医药保健市场的混乱情况给广大消费者以及医药保健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困难。从真菌物种亲缘关系及其系统学角度对当前医药保健市场中的主要产品,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至灵胶囊、宁心宝胶囊及心肝宝胶囊的生产菌进行初步分析。同时,结合真菌界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现状以及物种与基因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望真菌界系统生物学的未来。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技术 ¾思考今天的食用菌生物学研究赵国屏十年前,在“已经解决”了大量基本生物学问题的成就和面临大量“难以解决”的关键热点问题出现尖锐矛盾的时候,由于分子生物学在高等生物中迅速而有效的应用以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工程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的重要地位面临挑战。但是,医学中对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致病机理、微生物正常菌群与健康、微生物与免疫)认识;农业、工业和环境微生物学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大量科学问题;以及在基础微生物学中对资源的保护、发现、开发、利用,对微生物群体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对微生物发育、分化与进化(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认识以及对未研究的代谢和遗传的基础问题的认识等等,都由于基因组研究所提供的技术和知识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遇,微生物学新生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建立了普遍适用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包括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就功能基因组技术平台和以比较基因组和进化基因组为核心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还提升了研究的思路和视野,特别是元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结合;功能基因组和微生物代谢和代谢组的结合;结构基因组和微生物功能未知基因研究的结合等等,都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还培养了研究队伍,锻炼了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研究的组织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凝聚科学目标,发现主要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技术问题,系统解决重大问题等等,已经成为现今指导我们研究的指导思想。由此,反思食用菌研究和开发的历史,人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的若干重大的原则:社会需求(食用和医用),科学意义(担子菌生物学),技术发展(建立技术平台和研究模型系统),产业转换(资源研发、技术研发、工程研发)。食用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请拟参加会议的科技人员在明天下班前向沈学香报名。另外,住市内的自己前往会议地-虹桥路2216号,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 (公交57、48、941、519、936、806、911、925虹梅路站下),住单位的可在早上8:00在华苑迎宾馆门口搭乘车子前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