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的沃勒亚(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建成投产。草菇“3+12”工厂化研发团队利用隧道发酵料开展了中试栽培,各项指标均符合草菇工厂化生产的要求,标志着上海草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研发团队通过近5年小试攻关,优化了以金针菇、鹿茸菇、杏鲍菇等木腐菌菌渣为主要原材料的草菇培养料配方,建立了培...
-
引言近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Future Foods (中科院一区期刊,IF 7.2)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profiles reveal the preferable consumption time of Cordyceps militaris dried products with the optimal health effects and flavors》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引言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作为首例实现人工培育的虫草属真菌,在亚洲被广泛用作传...
-
6月24日,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成功举办了其承办的2024年度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CEP项目)总结会。CEP项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旨在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中外青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上海市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杨娟,食用菌所所长...
-
6月16日-18日,备受关注的2025首届未来食品大会(Future Foods Congress 2025)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来自新加坡、中国、德国、新西兰、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食品领域的成果、机遇与挑战。大会致力于促进可持续性食品科学与未来食品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激发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合作,旨在推动科学与工业创新,应对未来食品科学、技术与食品...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近日公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立项结果。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邹根研究员主持申报的《农林废弃物生物合成菌丝体皮革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上海璞然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
-
1、走进生产一线: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科研实践6月10日,我院食用菌研究所组织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简称CEP项目)学员,赴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活动由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瑞娟、助理研究员吴燕莎带队,巴基斯坦普恩奇大学国际实习生Mjeebur Rehman和Hassam Qayyum及三明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
-
近日,由我院牵头起草的《香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1/T1588-2025)上海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颁布,填补了香菇绿色生产在地方层面的标准空白,对推动香菇产业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香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历经多次修改完善,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实用...
-
为进一步落实十堰市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的相关内容,推动十堰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6月6-7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劲松研究员,食用菌所副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香菇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宋春艳研究员,食用菌所正高级农艺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香菇栽培岗位核心成员周峰,受邀赴十堰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十堰市...
-
2025年6月3日至6月5日,我院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研究员、冯杰副研究员一行2人,受邀参加了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委会2025年会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在推动灵芝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两位科研人员也在会上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6月3日晚,张劲松参加了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常委会。在会上,张劲松发表了重要建议。鉴于专...
-
6月5日,崇明区竖新镇竖河村委领导班子到我院食用菌所交流座谈,食用菌所副所长宋春艳、资源利用与栽培过程工程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陈辉、副主任(挂职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正鹏等相关人员参与座谈。座谈前,崇明区竖新镇竖河村委领导班子参观调研了食用菌所及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解到灵芝、桑黄、金耳、银耳、榆黄蘑、绣球菌、滑子菇、虎松茸等珍稀食药用菌...
-
2025年5月29日下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郝海波出站答辩会在食用菌所一楼122会议室举行。专家委员会由上海海洋大学潘迎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蔡润教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员等相关专家组成,潘迎捷教授担任答辩组组长。会议由院组织人事处专员陆仲明楠主持。郝海波就其博士后期间研究工作“大球盖菇高蛋白新品种的创制及氮代谢的转录调控...
-
6月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营养学会菌物营养研究与产业分会成立大会暨菌物营养研究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营养学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临床医师及大健康行业从业者等70余名委员共同出席。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品加工岗位科学家刘艳芳研究员应邀参加会议,并当选为中国营养学会菌物营...
-
5月26日上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与上海璞然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璞然维”)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晓晖,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会长董树沛,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科技处四级调研员贺凌倩,璞然维联合创始人李美纯等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专家代表、合成生物学领域头部企业负责人、投资机构代表、媒体...
-
2025年5月24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上海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和市级科研平台共同举办了一场以“走进真菌王国,探秘蘑菇‘视’界”为主题的科普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市的众多市民及小...
-
2025年5月14日至16日,“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工作推进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承办,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菌种资源库提供指导。来自全国的29个微生物资源库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同...
-
5月13日,我院食用菌研究所承办的2024年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CEP项目)启动仪式在食用菌所成功举办。 CEP项目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旨在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中外青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上海市农科院科研处国际合作专员张慈,食用菌所副...
-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团队在国际食品科学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IF=8.5)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学与生理学分析方法,首次在蛋白质水平系统揭示了不同镉吸收能力香菇菌株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差异化响应机制,为培育低镉吸收香菇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世界第一大栽培食用菌,香菇(Lentinula edodes)在具有重...
-
为加强食用菌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在院校合作框架下,4月20-2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宋春艳研究员、王瑞娟副研究员、陈洪雨副研究员一行赴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度访问与调研,重点考察东南亚地区食用菌科研创新体系与产业发展动态。泰国站:夯实合作基础 共探产业机遇4月20-23日,科研团队首站抵达泰国皇太后大学,在实地参观真菌中心公共实验平台及食用菌实验室...
-
4月23日-25日,备受关注的第十五届世界蛋白质与多肽大会(The 15th Anniversary of Protein & Peptide Conference)在日本奈良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蛋白质及多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世界蛋白质与多肽大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碰撞思想,探索前沿,跨领域...
-
2025年4月27日上午,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创制与应用专业组、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创新和应用专业组和浦东综合试验站在技术示范点上海虹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上海乔稼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召开稻秸秆原位利用模式现场会。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研究员、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创新和应用专业组、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