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所内新闻

所内新闻

  • 10月13日,奉贤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委员、区卫健委副主任林妍,奉贤区卫健委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弭守玲一行赴我院调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农对话”。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李丹妮,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焱研究员,上海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冲、食用菌所加工室副主任吴迪副研究员等陪同下,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国森良种...
  • 10月10日,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六安市科学技术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长三角食药用菌产业创新联盟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安徽康希药业有限公司承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等六家单位协办的上海-六安科技合作交流系列活动之灵芝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交流会在安徽金寨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聚焦产业链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度农业“火花技术”培育名单和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名单。由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海龙研究员牵头,联合山东福禾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市翔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和申报的“猪肚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被列入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名单。“火花技术”是指处于萌芽状态或成长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但未来有可能对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产生积...
  • 9月24日至28日,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学会主席谭琦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研究员、费理文副研究员一行赴澳大利亚悉尼进行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访问。出访期间,代表团与国际蘑菇科学协会主席Greg Seymour会晤,重点商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议设立“世界蘑菇日”的工作计划,并就共同促进全球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达成合作共识。代表团在访问悉尼大学时...
  • 9 月 21 日,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上海市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以 “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 向美好生活” 为核心导向,举办 “蘑菇新视界”科普开放日活动,吸引全市 100 余位市民参与。活动由该所副所长宋春艳主持,我院工会主席陈建林出席。活动设四大核心板块:科普讲座环节,宋春艳以《小蘑菇 大健康》为题,讲解菌菇知识、营养...
  • 2025年9月8日,我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邀请台湾中兴大学王惠民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交流会议由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首席、食用菌所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研究室主任杨焱主持。王教授长期致力于生命健康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在基础研究探索与成果落地转化方面均有较多积累,连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Top2%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受邀参与21本国际期刊副总编辑、专刊编辑和编辑...
  • 9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创新与繁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所挂职所长的王瑞娟副研究员,以及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研究室副主任、三明市科技特派员冯杰副研究员应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邀请,赴当地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此次活动以“沪明合作三明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和“尤溪现代农业(食用菌)上海人才驿站专家服务团”名义开展。三明市...
  • 2025年9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联合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河北省平泉市举办了“沪香F6”香菇新品种栽培技术培训会。会议围绕香菇优良品种“沪香F6”的配套栽培技术展开,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沈阳综合试验站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并发言。实际参会香菇栽培户超过300人。培训环节由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研究员、...
  • 8月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产稳定绿色食药用菌重大新种质创制”工作推进会在上海蘑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召开。项目主持人、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付永平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王达,食用菌所党总支书记鲍大鹏研究员,食用菌所副所长、课题主持人宋春艳研究员,上海蘑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儿,吉林农业大学姚方杰研究员等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
  • 8月17日至19日,中国营养学会精准营养产业分会第一届精准营养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等多方的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目前“概念火热、百家争鸣”的精准营养,从科学突破到产业变革进行了全面探讨,涉及了精准营养新技术、新标准、新原料、益生菌、食品功能因子、疾病防控等九个主题,我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协办了此次会议。食用菌所加工室主任、院食...
  • 7月29日,第三届谷孚“新蛋白夏令营”2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学子走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研学。食用菌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及陈洪雨、谭贻、杨焕玲等科技人员组织并参与了活动。在专题报告环节,刘艳芳以“走进神奇的蘑菇世界”为题,系统介绍了食用菌及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研究所在食用菌遗传、...
  • 2025年8月15日至18日,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鲍大鹏、刘艳芳等多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本届盛会,分别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食用真菌等分会场作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同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分会场,张劲松研究员的报告“灵芝与慢病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拓展了灵芝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刘艳芳研究员汇报了“香菇...
  • 8月10日,为期三天的“2025年食药用菌液体菌种及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本次研修班的收官课程,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第二任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以“以工业化理念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实践性与前瞻性的精彩课程,为研修班画上了圆满句号。结业仪式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资源利用和栽培过程工程研究室副主...
  • 8月1日,食用菌所工会工作半年总结会议在一楼会议室召开,所党总支书记鲍大鹏及工会委员出席会议。会上,所工会主席杨慧作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从多个维度全面梳理了工会工作成果。上半年,所工会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职工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体验,包括“游食用菌所 尝天下美食 畅想新发展”元宵节活动、“百菇宴”食用菌美食大赛、“蟠龙雅韵·巾帼寻芳”三八节活动及“...
  • 7月31日,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成功举办“灵芝新品种及其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旨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广“灵芝+葡萄”这一高效生态立体种植创模式,推动食用菌与特色林果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设施农业综合效益。上午的议程在庄行综合试验站“灵芝+葡萄”示范基地拉开帷幕。参会代表实地考察...
  • 8月2日,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内,由食用菌研究所和庄行综合试验站共同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仙草”探秘之旅火热开启。晶莹如紫玉珠帘的葡萄串下,竟悄然生长着朵朵棕红油亮的灵芝!这幕“仙草藏珠帘”的奇景,源于科技人员破解了灵芝的生长密码,将原本深藏于崇山峻岭的“仙草”成功引入都市农业生态圈,在葡萄藤蔓的天然庇护下茁壮成长。活动现场,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灵...
  • 为突破食药用菌产业在菌种选育、工厂化生产、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瓶颈,以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助力全产业链升级,同时满足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推广单位对食药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的迫切需求。8月4日,“2025年食药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班”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国...
  • 7月29日,第三届谷孚“新蛋白夏令营”2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学子走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研学。食用菌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及陈洪雨、谭贻、杨焕玲等科技人员组织并参与了活动。在专题报告环节,刘艳芳以“走进神奇的蘑菇世界”为题,系统介绍了食用菌及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研究所在食用菌遗传、...
  •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其菌伞形似我国名贵中药材鹿茸切片而得名,是一种兼具营养与美味的菌菇,近年来颇受消费者喜爱。近期,我院食用菌研究所科技人员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基于多品种的栽培,建立了鹿茸菇多维度品质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实现鹿茸菇更科学的营养品质评价。相关成果发表在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1区TOP期刊,IF=6.6)(https...
  • 7月22日,“2025年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共融・协同创新--推进新时代食用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主题,致力于搭建沪川两地青年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沟通桥梁,通过深化合作,助力食用菌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为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史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蔬菜办主任翟欣,...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955条信息/共48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