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所内新闻>详细内容

所内新闻

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多个科研平台共同举办“蘑菇新视界”科普开放日活动

来源:杨慧 杨焕玲 谭贻 发布时间:2024-09-23 13:15:42 浏览次数: 【字体:


838c5ffbf6164da78267b13f3824ceff.Jpeg

155c479de43547b2ada8363ea7ec9b00.Jpeg

a3769d9f967f4c81898a02294aa38142.Png

5ead7e61fff34f5fb7293d093659327b.Jpeg

2024年9月21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上海市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市级科研平台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蘑菇新视界”科普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副所长刘艳芳主持,吸引了全市的众多市民及小朋友的热情参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政办副主任曹红亮、科技兴农办副主任王维君、食用菌所所长张劲松等领导出席并致辞,共同揭开了这场蘑菇奇妙之旅的序幕。

8d108e09cf4b40178b74aa6f98298a41.Jpeg

515765f4d11c4176abe698861430739d.Jpeg

9761e66444ee48c48549b5c64780576f.Jpeg

b7ac47eb69984e1ea60028734f6548bb.Jpeg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分为科普知识讲座、种质资源探秘、菌菇生产体验及加工产品品鉴四个板块。在科普知识讲座环节,张劲松以《菌物是什么?》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菌物的历史渊源、种类繁多、营养价值和产业现状,通过互动问答激发了小朋友们对菌物世界的好奇心。随后,李传华的《这样的蘑菇,你见过吗?》带领大家领略了蘑菇世界的多彩多姿,而杨焕玲的《蘑菇变形记》则揭示了蘑菇生长的奥秘。谭贻的《小小蘑菇知多少》则进一步普及了蘑菇的食用与药用价值。让参加的市民对食用菌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79db9d8f3a6b4ed9a0dddb162bf7c81d.Jpeg

60af37a1dcd24b25b0947c01e942a4cd.Jpeg

8e4c55d4c3104ea99e4150b00c00d9b1.Jpeg

在种质资源探秘区,灵芝、桑黄、灰树花、秀珍菇、猴头等优异品种竞相亮相,蘑菇标本与“蘑菇种子”更是让参观者大开眼界。郭婷和杨慧通过显微镜让小朋友们亲眼观察菌丝体,肉眼观察孢子印和菌丝生长平板等互动环节,向市民科普了什么是蘑菇种子,让市民对蘑菇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有了更加直观、具体的了解。

310e965c2956483cbf727344ed6b08ca.Png

菌菇生产体验环节在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和出菇房内进行。杨焕玲老师带领市民们近距离观察了食用菌的新品种选育、工厂化栽培及产品加工成果。小朋友们更是被“吃肉”与“吃素”的蛹虫草、红托竹荪的华丽蜕变、灰树花与绣球菌的绚丽绽放、毛茸茸的猴头菇以及被誉为“软黄金”的桑黄和神奇的灵芝所吸引。

ec7ec4c6969d4ab0b1c19559bc485d16.Jpeg

加工产品品鉴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香菇脆、猴头菇软糖等食用菌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与风味赢得了广泛赞誉。谭贻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本次品鉴中的猴头菇脆与猴头菇软糖,均源自本所精心选育的“沪猴3号”新品种,这一高产多糖的猴头菇新品种不仅丰富了产品的营养价值,更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此外,一款以黑木耳熟化超微工艺打造的谷物代餐饮品也因其出色的口感受到青睐,连平时对木耳敬而远之的小朋友也连连称赞。

7e263cfd2b3942da8262455d2f2863ce.Jpeg

每位小朋友在离所前还被赠送了一个灵芝活体菌包作为礼物,可带回家观察其生长过程,感受食用菌的奇妙。

4673ecf1614f4c9cb6e619b8ad76d0b0.Png

此次“蘑菇新视界”科普开放日活动不仅展示了食用菌的优异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加工产品,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了食用菌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公众尤其是孩子们对食用菌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未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将继续开展食用菌的科普工作,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健康产品。

食用菌研究所 联合 多个 科研平台 共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