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所内新闻>详细内容

所内新闻

食用菌所科技人员踊跃参加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来源:杨焕玲 发布时间:2025-08-22 13:37:3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8月15日至18日,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鲍大鹏、刘艳芳等多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本届盛会,分别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食用真菌等分会场作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同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ff63fef8c5234defb926be9f48edd5ce.Jpeg

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分会场,张劲松研究员的报告“灵芝与慢病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拓展了灵芝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刘艳芳研究员汇报了“香菇多糖降尿酸功能评价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为香菇作为功能性食品或药物开发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冯杰副研究员以“液态发酵灵芝孢子油自乳化体系多维解析及功效评价”为题,深入剖析了灵芝孢子油中的功效成分;刘利平助理研究员则围绕“灵芝β-葡寡糖修复肠屏障功能及抗炎机制研究”,揭示了灵芝在肠道屏障修复及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

b1fefb34486540daa4452d79505900ea.Jpeg

311a20d629774105880267a9b8aa6dac.Jpeg

711d3091a9a140c39ed670cd85450bf4.Jpeg

afb5ebd7c0ee4f8f9f6b8fbd126af9b4.Jpeg

在食用真菌分会场,贾薇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能量代谢的冷风预冷草菇保鲜机制的研究”的报告,创新性提出草菇保鲜新方法;邹根研究员以“大型真菌底盘细胞构建和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真菌底盘细胞的构建策略,以及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实现菌丝体改造与应用的前沿进展;汪滢研究员在报告“基于代谢组学揭示蛹虫草干制品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中,深入解析蛹虫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演变规律,并创新指出其提取物的开发潜力。李卫俊博士在学生会场报告了“中国香菇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变化研究”。

167494a3941449e69c3bfa8ac20ac61d.Jpeg

1b5db1b23ba8400bae805aa8bc3b30ad.Jpeg

28c46baaf18d4540ba1c7efccb6129b5.Jpeg

5cd72b0250c54dc585b3f339d6f256c5.Jpeg

会议期间,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参与承办的“AI时代菌物学研究范式研讨会”同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菌物学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推动菌物学研究范式变革、构建生物信息智能体、助力科研智能化转型,以及AI在多组学数据解析和“AI for Science”发展路径中的关键作用。鲍大鹏作为会议召集人主持开幕式并指出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为菌物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与生产优化等方面带来全新机遇,呼吁学界把握时代脉搏,共同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质量提升。

939f9259bf3749178f9556f912ea6d27.Jpeg

同时,适逢江西省菌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专题学术论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劲松研究员应邀作题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健康战略下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他强调,食用菌产业将在满足食品需求、服务大健康战略和推动产业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人民健康与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68d2b9c9f1d44347bd4a4ed8e961a2d8.Jpeg

通过参与本次学术年会,我所科技人员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更全面把握了菌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这将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我所在菌物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食用菌所 科技人员 踊跃 参加 中国菌物学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