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兴农>白山羊科技> 详细内容

解放日报介绍我所在崇明探索林下养羊情况的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0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解放日报记者就我所在崇明开展林下养羊技术探索等问题,电话采访了所有关领导,并于3月1日的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相关采访内容。现把报道内容作完整介绍,供参阅。

 

市农科院把"民有所呼"作为立项指标

2009年3月1日 05:0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勇娣 选稿:黄骏

  春节前,崇明新河镇一片林地里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是安徽、江西等地的农科人员,专攻方向是羊的养殖,此番是悄悄实地打探上海农科院“林下养羊”模式的真伪来了。在林地里,他们惊讶地发现:几百头羊在树下安闲地吃草,周边竟然没有一棵树的树皮受到损伤…… 

  “羊不再啃树皮”,意味着崇明白山羊产业突破了一个关键瓶颈,沪郊100多万亩林地也可以通过养羊获得循环利用了,同时,这一模式还可为各地农民提供一种低成本致富新门路。昨天,听说记者要采访报道,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马上开了个玩笑:恐怕见报后,各地农科人员闻讯来考察,这片林地就要被“踏平”!

  “林下养羊”向来是禁区。业内人士都知道,林下养羊可以省去饲料、人力、物力等成本,还可以大幅增加养羊规模,羊粪等更能有效养护林地;但是,他们也知道“羊的蹄是把铲,羊的嘴是把剪”,若把羊群放养在树林中,它们会一个劲儿地啃树皮。林中养羊是林业执法部门明令禁止的,所以,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在“林下养羊”技术领域几乎是空白,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也不例外。

  去年上半年,为了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市农科院与崇明县开展了“院县合作科技入户工程”,该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下乡中,有不少农民提出,崇明有着大量林地,闲着可惜,能否用来养殖白山羊?有些农科人员听了不以为然,认为这本身是禁区,白山羊方面的技术也非他们的“术业专攻”,各地也没有成功案例,何必去吃力不讨好。到了10月份,畜牧兽医研究所班子又去崇明开展调研时,又一次听到了“民有所呼”:新河镇老农朱生兵多年来一直探索“林下养羊”,听说这次市里来了一批专家,便多次提出希望专家帮忙“攻关”一下。11月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活动中,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领导提出了“到底该不该尝试林下养羊”的话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科技创新要敢闯禁区,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农科人员不能“躲”在实验室里,陶醉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应该根据实践的需求来不断填补技术空白。市农科院院长吴爱忠了解情况后说,“林下养羊”之所以成为禁区,本就因为没有技术保障,一旦技术突破了,就不该成为问题了。“民有所呼” 应该成为立项的一个指标。“林下养羊”项目研究没多久就启动了。

  市农科院的想法也得到了崇明当地部门的支持。很快,项目组租到了400亩林地,并买来了300多头羊放养进去。同时,他们还勇于承担风险,与当地签署了协议:“羊若啃食树皮,愿意赔偿一棵树50元……”。在技术上,项目组积极向江苏的有关养羊专家请教,还大胆与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农民朱生兵进行合作,进行一系列技术探索,比如调整羊的饮水,比如纠正羊的行为模式等。

    以前是“不敢做、不愿做”,但一旦尝试了,成效十分喜人。春节前,项目组放养的300头羊长大了,而崇明有关部门在林地中蹲点监督的人发现,几个月来,树林中没有一棵树的树皮遭到损害。试验初获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项目组,他们将从技术上进一步总结完善,力争尽早将“林下养羊”的科学操作规程向外推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