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欢迎光临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详细内容

最新动态

说说食用菌生产中安全用药的那些事儿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6 09:13:02 浏览次数: 【字体:

说说食用菌生产中安全用药的那些事儿

作者:赵志勇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此外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均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广受大众的喜爱。然而,近年来,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菌销售或出口贸易受损屡有发生,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在食用菌生产中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美味的食用菌产品呢?笔者结合实际调查和生产经验得出只有科学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才能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这样既保证菇农的利益,又可以推动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一、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在食用菌生产中,预防的效果远远优于只治不防。投入精力用于病害的预防,其效果要比投入资金的杀灭效果还要好。在生产中一般可采用药物高温闷棚,即对菇棚分别喷洒赛白等杀菌药物,然后密闭通风口,在高温作用下,发挥药效杀灭病菌。另外,在高温条件下,药物释放和分解也更充分,可大大减少药物的残留量。若是新建菇棚,用药1次即可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食用菌栽培中所用的培养基,一般均为秸秆、棉籽等农林下脚料,其选择时一定要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尤其是避免使用污染了剧毒农药的农林下脚料。

二、使用推荐性农药

目前我国在食用菌上登记的农药有10个,其中杀菌剂8个,杀虫剂、调节生长剂各1个。农药有效成分有咪鲜胺锰盐、噻菌灵、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氟甲维盐、三十烷醇等5种。根据防治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来使用已登记在册,可以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农药,同时注意使用时间、剂量使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375-2013《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三、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农药

在生产中,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主要是昆虫和螨两类,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大类。根据病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对症下药防治。现实中,不少菇农不管什么病害,也不论是否对症,只要听说是杀菌的,拿来就用,往往因药不对症,而延误了最佳杀灭时机,使得“小病变大病,大病成绝症”,并且浪费资金。目前,我国家在食用菌生产用农药方面缺乏安全有效的标准,菇农乱用农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把一些水稻、蔬菜、果树上用的农药用到食用菌生产中,导致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我国在食用菌上登记使用的农药种类有7种类型、10种制剂。相对而言,种类太少,笔者了解到相关科研部门正开展相关方面的科学实验,尽快为菇农提供更多有效的农药及安全使用准则。在此之前,建议广大菇农还是使用食用菌中推荐性农药。特别需要强调,禁止直接将有剧毒的有机汞、有机磷等药剂用于拌料、堆料。一些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臭味的农药,也不能用于菇床。特别是床面有菇时,绝对禁止使用毒性强、残效期长或带有刺激性臭味的药剂。

四、菇期不宜使用农药

食用菌栽培周期短,药物容易残留引起食物中毒,进而对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出菇期不宜使用化学农药,在需要采用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应将菇体全部采收,然后进行药剂防治。采用药物药物防治时,应使用登记范围包括食用菌的农药。严格环境药物消毒灭虫处理,药物不应直接接触菇体。出菇期药物防治应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留足安全间隔期再行催蕾出菇,确保安全间隔其后采收。

五、出菇加工环节用药安全

在出菇过程中,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可以根据情况补充营养液,但营养液选择要适当,如蘑菇可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葡萄糖等,使用浓度为0.05%左右,每平方米每次用量约0.5公斤。出菇采收后,绝不可用焦亚硫酸钠,或者使用硫黄熏蒸、加工、护色和漂白。否则,产品含硫会超标。采用食盐进行漂洗、护色即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