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群导航
欢迎光临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详细内容

最新动态

我所农产品中环境污染物评价与溯源团队在新污染物绿色精准识别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质标所 发布时间:2025-02-28 09:10:34 浏览次数: 【字体:

农产品中环境污染物评价与溯源团队在水产品中新污染物识别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结合超分子微萃取技术、抗氧化保护等开发了2水产中2类典型新污染物精准、痕量、绿色、高效的检测技术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区,IF:12.2)上相继发表2篇论文。

对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进行识别、溯源和健康风险管控,是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部指出构建以精准筛查、科学评估和风险管控为主线的新污染物防控思路,“筛”和“评”是前体和基础,“控”是目的和手段,前者决定后者的内容。新污染物的检测和识别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尤其是水产生物中基质复杂多样、污染物痕量存在,增加了检测和识别的难度。为满足新污染物治理需求,国内外科研机构都在加快推进精准、痕量、绿色、高效的新污染物识别技术。

研究进展一 基于抗氧化保护稳定提取和快速滤过净化的对苯二胺及其转化产物的精准、快速识别技术

轮胎防老剂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compounds, PPDs)及其转化产物是一类新污染物,2021年《Science》上首次报道其醌类产物对鲑鱼属具有高毒性,对其它生物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引发广泛关注。但是对苯二胺及其产物在水产品中的检测方法还存在局限性,例如前处理过程目标化合物易降解,水产品基质复杂不宜净化等,另外这类物质在水产品中的赋存状态还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对苯二胺易降解的机理,针对其特性建立了强抗氧化剂保护机制,并发明了快速过滤型净化柱,最终建立水产品中对苯二胺类抗氧化剂及其产物的稳定、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方法对上海地区的鱼虾蟹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分析了可能的来源。为新污染物对苯二胺及其产物的后继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技术手段。

 4203dfab9f1349769dd45c44db4d79e4.png

          研究进展二 基于超分子微萃取技术的水产品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绿色、高效识别技术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的化学稳定性及其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生物累积和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成为继有机氯农药、二噁英之后引起高度重视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发一种方便快捷绿色高效的痕量PFASs识别方法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创新性合成了一种新型自组装超分子溶剂,构建了一种基于单步样品处理的超分子溶剂微萃取(SUPRASs-DLLME)技术,实现水产品中23PFASs绿色精准定量分析。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仅需微量提取剂一步提取,无须净化和氮吹浓缩,具有简单、高效、富集倍数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为食品安全监测和保护提供更加高效绿色的技术手段,也绿色高效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其他污染物提供了新思路。

6f099270761d4158a6333f18317d3516.png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助理研究员张其才和王献礼为《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4, 136099》的共同第一作者,质标所宋卫国研究员和饶钦雄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学生刘晓雨和助理研究员王献礼为《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4, 136169》的共同第一作者,质标所宋卫国研究员,饶钦雄副研究员和王献礼助理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带头人(23XD1432900),上海市科委技术委员会启明星扬帆专项(22YF1440700),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GWVI-11.1-4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和“助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供稿人:王献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