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农】科学除草,提高粮食产量,省力省钱的稻田杂草防除新技术来了
水稻稳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石。种类繁多的田间杂草作为水稻的伴生植物,若不及时除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7月28日,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和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稻田杂草 ‘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现场效果观摩会,在松江区新桥镇现代农业园区召开。
据介绍,“播(插)喷同步”是市农科院杂草管理研究团队针对本市水稻种植以“机直播”和“机插秧”两种机械化方式为主而研发的一种农机农艺融合防控杂草新技术,适用于机直播的“播喷同步”和机插秧的“插喷同步”“插撒同步”配套系列。该技术能实现播栽水稻和施用除草剂合二为一、同步完成,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节约劳动用工,解决当前水稻播栽前期管理既要控草、又要防止水稻出苗或秧苗生长药害的技术难题。同时,由于用药时间早、施药时不翻动土层、喷雾精量均匀,也可以降低稻田前期杂草发生基数,从而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对促进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徐惠勤对“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作用于本市稻田杂草防控发挥的示范作用表示肯定。她表示,杂草与病虫害一样,影响水稻生产,杂草防控成效与本市农药减量的成败密切相关。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杂草绿色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杂草科学防控技术的普及,进一步加强研推用一体化合作与推进,扩大这一主推技术的应用面积;同时,要加强杂草防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和充实一批专门从事杂草工作的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以确保做好杂草防控。
现场会所在的新桥镇,通过多年试验推广,“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应用面积已占该镇水稻种植面积的41%。从田间表现对比来看,使用“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的田块几乎不见杂草,水稻长势更佳。“我们这片地总共就喷了两次除草剂,每亩成本不到80元,节省了200多元,除草效果还更好。”家庭农场主王列兴告诉记者,过去通常在播种3天后使用一次封闭型除草剂,若后续发现杂草没能封住就需要再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补打,遇到抗药性强的杂草枯后重生,只能一次又一次补打除草剂,不仅增加人力物力成本,还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如今,通过在原有的直播机或插秧机上分别安装“播喷同步”“插喷同步”专用施药装置,配合高安全性土壤封闭除草剂后,可以实现边播种(插秧)边喷施(撒施)除草剂作业。
“杂草防除要遵循’除早、除小’原则,因其在萌芽期抗逆性最差。”市农科院生态所杂草管理研究团队负责人田志慧解释,与传统“见草施药”的被动除草法相比,“播(插)喷同步”具有防除效果好、使用成本低、杂草不易产生抗药性、避免杂草与水稻生长早期共生竞争和除草剂对水稻造成药害等多种优势。
早在2018年,团队就与中国水稻所合作,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曹林坤家庭农场开展“播(插)喷同步”防除稻田杂草示范试验,随后与江苏启东市富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新一代智能化“播(插)喷同步”施药装置,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提升施药效果。近年来,在松江区农机管理所的大力推广下,示范面积逐年增加至6709亩。近日,技术人员对使用“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的田块与传统被动除草的田块苗情作了考察对比,发现主动除草后水稻秧苗各生长指标有明显提升,各指标增加20%以上,单株鲜重更是增加了一倍。此外,研究团队还先后与多家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开展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正在逐渐完善了集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机械防控和化学防控于一体的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分别形成“养草灭草”“膜植控草”“生草抑草”“机械耘草”和“化学除草”五大技术体系。
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表示,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为本市稻田杂草的绿色防控和除草剂的减量使用提供了有效、安全、生态的方法。市农科院将紧紧围绕本市乡村振兴目标和内容任务,守牢绿色生产、食品安全底线,坚持产业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市的“三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更强的技术支撑。
原文链接:https://app.dfcxb.com/news-background/web/image_text_frm.html?id=a40ae24f0b134c86a598ccc87c83c995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