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本所概况>团队建设>详细内容

团队建设

环境微生物课题组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来源:生态所 发布时间:2022-09-06 20:53:01 浏览次数: 【字体:

bbc6bd3aa396407b84bf52f40a74e85f.jpg

1. 课题组简介

环境微生物组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学及其应用、作物营养管理与土壤生态健康、循环农业生态技术及模式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推广工作。现有科研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人。正承担国家及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的项目“叶面营养机理与营养液应用研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畜禽废弃物智能化生物发酵技术及其设备”等6项成果获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2. 研究方向

1)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应用:围绕土壤保育与修复、农业废弃物利用、生物防治等行业需求,主要开展农业微生物菌种的收集、鉴定和重要基因资源与代谢产物的挖掘与利用,深入研究重要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系统组学、高产菌株选育、发酵工程及制剂等,重点创制:新型微生物肥料、障碍土壤修复菌剂、农牧废弃物处理及产品化菌剂、益生素等。

2) 作物营养管理与土壤生态健康:主要开展农作物营养管理与精准施肥、作物营养障碍诊断与矫正、农田生态系统生物修复与质量提升、农田土壤生态健康保育、新型肥料肥效和 环境效应评价、生物肥料和土壤修复剂创制及应用等研究。

3) 循环农业生态技术及模式:主要开展农田碳氮循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牧废弃物处理与生态循环利用、有机肥品质提升和功能基质化、农业生态系统模型与模式应用等技术研究。

3. 课题组构成

课题组长:吴淑杭

课题组成员:周德平 褚长彬 赵峥 王庆峰

4. 主要研究成果

农业微生物生态与益生菌开发

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物种演化与土壤环境因子变化间的关联,可为设施土壤的健康保育和障碍土壤的绿色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近年来课题组分离筛选了多种益生微生物,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酵、设施土壤健康保育和障碍土壤生态修复,并开展了相关经济作物障碍土壤生物修复剂和修复技术的开发工作。

ffc26f882a7c40ef90f194d69c8ac70e.png

经济作物防病促生微生物研究

854d3e647dfa405cba054a7a348c1bb0.png465fc5af16254a839a838db3076d0a64.png1e21205388034b54b71683a73560bbee.png

经济作物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调查与利用

土壤生态健康与养分高效利用

维持土壤生态健康、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是实现现代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课题组调查了上海郊区四大果园的土壤养分状况和主栽品种的需肥规律,研发了果树专用肥和平衡施肥技术,形成了老果园再植技术;对水稻田的养分流失规律进行监测,结合生态模型模拟的研究手段以期为上海农田管理措施的优化筛选提供参考。

a4f918e9d7294c71ad9a31e20b382b5e.png          988740140ee84de8b277b57b69f73c41.png

    老桃园再植障碍土壤灌水模拟修复试验   不同灌水处理对老桃园土壤盆栽桃苗生长的影响

代表性论文:

1) Qingfeng Wang,Changbin Chu, Zheng Zhao , et al. Pre-flooding soil used in monocropping increased strawberry biomass and altere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21, 67(6): 643-652.

2) Zhao Zheng, Cao Linkui,, Wu Shuhang, et al. Impacts of fertilization optimization on N loss from paddy fields: Observations and DNDC modeling case study in Shanghai, China.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20, 199: 104587.

3) Zhao Zheng, Cao Linkui, Deng Jia et al. Modeling CH4 and N2O emission patterns and mitigation potential from paddy fields in Shanghai, China with the DNDC model. Agricultural Systems, 2020, 178: 102743.

4) Qingfeng Wang, Mingchao Ma, Shuhang Wu, et al. Influence of 37 Year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on Composition of Rhizospher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ommunities in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5) Ding Sheng, Zhou Deping, Wu Shuhang, et al . Alleviating soil degradation caused by watermelon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Application of urban waste compost. Chemosphere, 2020.9.19.

专利:

1) 周德平,吴淑杭,褚长彬等. 一种抑制或拮抗植物病原菌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培养方法和应用[P].上海: CN111286479B ,2021.

2) 周德平,吴淑杭,褚长彬等. 一种炭基复合菌剂及其应用[P].上海:CN111518700A,2021.

3) 赵峥,吴淑杭,周德平等.一种肥料用葡萄废果酵素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葡萄废果酵素及其应用[P]. CN111362736A,2021.

4) 吴淑杭, 范洁群, 周德平等. 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废液去杂过滤装置[P]. 上海: CN203874520U, 2014.

5) 吴淑杭, 范洁群, 褚长彬等. 秸秆温室快腐产CO2的简易装置[P]. 上海: CN203302064U, 2013.

6) 吴淑杭, 范洁群, 周德平等. 设施大棚内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产CO2的移动式装置[P]. 上海: CN202465537U, 2012.

7) 吴淑杭, 周德平, 姜震方等. 一种快速检测蔬菜综合毒性的方法[P]. 上海: CN101339134, 2009.

8) 吴淑杭, 徐亚同, 周德平等. 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P]. 上海: CN101250065, 2008.

9) 吴淑杭, 史家樑, 姜震方等. 用养畜场污水生产光合细菌生物肥的方法[P]. 上海: CN101250068, 2008


微生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