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应用微生物课题组
1.课题组简介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资源与应用微生物课题组,是我国虫草研究尤其是北冬虫夏草研究的主要专业机构之一。课题组自1995年起,在北冬虫夏草的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西部项目、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等项目,是国内最早承担国家级北冬虫夏草项目的研究单位。其中“北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工厂化生产研究”于1998年度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冬虫夏草子实体有效成分连续分离流程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制品产业化技术研究”于2006年度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较好地促进了国内北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和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在北冬虫夏草人工培养产业化的进程中,本课题组凭借着研究和技术上的优势,始终是国内外北冬虫夏草领域菌种和技术服务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出于对虫草属真菌药用和保健价值的巨大关注,以及在虫草属所属的子囊菌真菌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底,本课题组也不断开展着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和基础生物学研究,并力求在人工培养方面取得较大突破。近年来,本课题组拓宽了研究领域,内容涉及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与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生防制剂研发与生防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2.研究方向介绍
虫草类真菌的人工培养及其药用保健功能的开发利用:通过对虫草类真菌(包括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古尼虫草等)的人工培养,研究其规模化高产优质培养技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技术,开发具有医用保健价值的产品和原料,为国民健康和保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与生物修复技术:针对环境中有机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筛选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功能微生物,研究其降解特性,降解途径及克隆降解基因,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和机制,为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和优良菌种资源。
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生防制剂研发与生防机理解析:针对高发频发的植物病害,鉴定病原菌与致病相关基因;筛选高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防微生物,进一步绿色合成纳米抑菌材料、评估抑菌效果、解析抑菌机理,为病害绿色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优良的生防材料。
3.课题组构成
课题组长:孙丽娜
首席专家:高新华
4.主要研究成果
虫草课题组自成立以来,先后主持国家与市级项目多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品种认定八个。课题组在开发创收方面成果显著,累计金额达千余万元;在成果转化方面,近几年转化品种使用权三个,累计金额达百余万元。
主要研究项目
1)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03EFN213100091,北冬虫夏草子实体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制品的产业化技术研究
2) 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953113002-5,北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研究
3) 上海市科委西部合作项目:053158016,北虫草子实体高产栽培及其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究
4) 上海市科委西部合作项目:024058001,发菜的人工培养研究
5)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17YF1416900,植物内生拟除虫菊酯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机制解析
6) 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项目:083958202,北冬虫夏草 (Cordyceps militaris)有效化学成分精细加工及其产品标准化技术研究
代表性文章:
1) Qiu W, Chen RF , Wang XX, Liu JY , Lv WG.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of Chromochloris zofingiensis reveals key protein involved in cell growth and bioactive compound biosynthesis. Plants, 2022, 11(14), 1851.
2) Qiu W, Evans C, Landels A, Pham TK, Wright PC. Phosphopeptide enrichment for phosphoproteomic analysis - a tutorial and review of novel materials, Anal Chim Acta, 2020, 1129: 158-180.
3) Xia DH, Qiu W, Wang XX, Liu JY.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microalgae-derived pharmaceuticals. Marine Drugs. 2021, 19, 703.
4) Liu J, Song Y, Qiu W, Oleaginous microalgae Nannochloropsis as a new model for biofuel production: Review & analysis, Renew Sust Energ Rev, 2017, 72: 154-162.
5) Esser D, Hoffmann L, Pham TK, Bräsen C, Qiu W, Wright PC, Albers SV, Siebers B.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its role in archaeal signal transduction. FEMS Microbiol Rev, 2016, 40 (5): 625-647.
发明专利:
吴畏,陈伟,姚培清,等,虫草黄酒,2003.11.08,中国,ZL200310108679.8
高新华,吴畏,沈明,等,一种北冬虫夏草菌种的选育制作方法,2008.07.16,中国,ZL200610148337.2
陈伟,高新华,唐乐珊,等,一种连续提取北冬虫夏草子实体有效成分的方法,2009.05.20,中国,ZL200610023578.4
高新华,张红霞,黄开华,等,一种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含量的方法,2014.11.05,中国,ZL201310503872.5
品种认定:
高新华,黄开华,张红霞,陈伟,沪丰1号蛹虫草新品种认定,认定编号:沪农品认食用菌2015第007号,认定机构: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陈伟,张红霞,黄开华,高新华,沪丰3号蛹虫草新品种认定,认定编号:沪农品认食用菌2015第008号,认定机构: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黄开华,高新华,陈伟,张红霞,沪丰4号蛹虫草新品种认定,认定编号:沪农品认食用菌2015第009号,认定机构: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孙丽娜,张穗,高新华,陈伟,黄开华,一株农药残留广谱降解菌株DS3及其生产的菌剂和应用,2019.12.17,中国,CN201710570186.8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