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退休支部党员在沪上红色地标南昌路进行组织活动
2021年7月6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生态所退休支部组织退休党员来到南昌路59号上海科学会堂座谈党史学习体会暨红色电影“1921”的观摩。
上午,退休支部党员一行11人首先来到位于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进行学习座谈。大家畅谈观看中共中央关于建党百年的一系列庆祝活动的电视直播节目体会。老同志们虽然在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每个人在思想上对各自的要求一点都没有放松。期间大家对“在党50年”的老党员获得纪念奖章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敬意,同时也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下一个百年奋斗进程中,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午间,老同志们下楼,顶着烈日沿着南昌路朝东步行来到南昌路100弄2号,来了一次行进中的党课学习。
南昌路100弄原为渔阳里建造于1912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正所谓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在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位于南昌路100弄的渔阳里石库门2号始终是一个必须被提到的话题,这里曾是红色征程的起点。老渔阳里2号原为辛亥革命后安徽都督柏文蔚的住所,因为个人友谊,陈独秀于1920年初来到上海后不久便入住于此,稍后《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址至此,这本原名《青年杂志》的进步刊物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时改名为《新青年》,影响并激励了那个时代无数的进步青年。自《新青年》后,《劳动界》与《共产党》也先后于1920年8月与11月在上海创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自从陈独秀入住进这里后,老渔阳里2号就变得有些“不平凡”起来,中共建党前后的许多件大事都与这里有着密切的关联。1920年夏,毛泽东来到上海后曾来到老渔阳里2号拜访陈独秀,并与其讨论马克思主义及湖南改造等问题,对于这段经历,毛泽东后来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有回忆到:“这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了解了这些原始资料,对我们下午观摩党的庆生大片“1921”非常有益,影片中有许多场景都是发生在这个南昌路100弄的渔阳里石库门2号,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艰辛历程。
记忆从未退去,历史仍有回响。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次组织活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以赤胆忠心接续前进,为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艰苦奋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