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科研动态>详细内容

科研动态

我院生态所科研人员参加京津冀沪渝城乡融合与发展研讨会

来源:宋科 发布时间:2021-05-27 14:39:3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5月21-22日,我院生态所所长吕卫光和宋科副研究员应邀赴天津参加京津冀沪渝城乡融合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以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土壤肥料和资源环境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耕地质量保育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议题开展交流和研讨。一共有16位专家做了特约或主题报告,宋科副研究员代表我院生态所做了题为《稻田秸秆蚯蚓原位处理模式与循环产业技术集成示范》的报告,在报告中介绍了稻蚓轮作模式的构建方法,稻蚓轮作农田化肥减施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蚯蚓处理秸秆废弃物与促进养分高效利用的作用和稻田蚯蚓生态产品加工与产业化发展前景,并通过视频播放展示了我们在上海崇明岛实施的稻蚓轮作模式的经验和效果。报告推介的稻蚓轮作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

在讨论环节,与会各所的所长围绕京津冀沪渝城乡融合、绿色发展、联合研发基地与学科发展与管理进行讨论。吕卫光所长在发言中指出,一直以来各地农科院的生态所或土肥所研究方向主要以土壤改良与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主,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和局限性,应该结合各地农业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农业的概念,深挖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用性和效益化,他也强调,当前的农业科学研究仍然存在落地性差,注重技术研究,缺乏有效的产品和工艺等问题,必须围绕重点目标和关键技术,开发相应的产品和实用性的工艺,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技术的产品化,产品的效益化。吕所长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共鸣。

讨论结束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程奕院长与京津冀沪渝五所所长共同为京津冀沪渝乡村资源循环技术联合研发基地揭牌,标志着京津冀沪渝联合研发基地正式成立,也开启了五所协同创新的模式。

6fd3d43db9564cef93a000005dbf8ceb.jpg

3e45050526fc44f9adc2bc1579a55475.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