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团队·有益生物利用与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
团队概要:
该团队主要依托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害虫生态防控团队组建而成,现有成员10人,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6人、中级2人,包括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上海科委启明星计划2人,上海市科委扬帆人才计划2人,院攀高计划1人,院助跑计划1人。成员专业背景有生物学、生态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在团队负责人季香云研究员带领下,聚焦有益生物的控害效应及产品研发、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及杂草资源利用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团队成果简介:
该团队围绕上海市郊对病虫害绿色防控及上海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需求,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农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及控害机制研究;充分利用有益生物资源,开发生物资源产品。在学科带头人蒋杰贤研究员的带领下,近年来共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扬帆人才项目2项。近5年,在Nature Plants,eLife,iScience等期刊上主笔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收录30篇,包括中科院大类1区9篇、二区8篇(累计影响因子117.342,单篇最高15.2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授权7项。培养研究生8名。
团队首席 季香云研究员
研究方向及内容:
1、有益生物的控害效应及产品研发
围绕上海市农田对绿色防控的现实需求及上海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研究示范以天敌应用为主的设施农田害虫防治技术,构建市级天敌引种与繁育中心,建立天敌产品规模化繁殖生产线;明确植物挥发物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效应,明确天敌昆虫对重要害虫的控害潜能及分子机制;充分利用有益生物资源,开发天敌及其他资源昆虫新产品。
设施蔬菜主要害虫天敌及防控靶标关系
2、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及杂草资源利用
针对农田主要危害杂草,筛选具有种子捕食功能的天敌生物,研究捕食天敌对杂草种子的捕食行为、捕食能力以及捕食后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明确种子捕食对农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开展微生物除草剂评价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构建集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农艺措施、化学防治于一体的农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改变过度依赖化学除草剂的不利局面。草资源利用方面,评价筛选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草资源,明确其对障碍土壤的改良效果。
种子捕食试验
利用种子捕食生物防治玉米田杂草
3、基于生物防控为主的农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发
围绕国家和市郊对农田化学农药减量化及绿色农产品的重大需求,以农田化学农药污染防控和维护生态安全为主线,重点开展水稻、蔬菜、果树等市郊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的生物生态防控机制、新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创制等研究与集成应用;根据不同害虫的取食嗜好性,建立田间天敌繁育岛,提出农田主要害虫的天敌控害新模式;构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为上海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以生防为主的稻田生态控害技术集成与示范
果园生草技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