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领导慰问“世博园国家馆《希望的大地》——水稻养成与展示工艺研究”团队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中国主题馆内49米层大厅里,寓意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展区内种植的水稻,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目光和赞叹。为了满足“中国百年梦想”的需求,在世博局指定,上海市农委和科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了科技部支撑项目“世博园国家馆《希望的大地》——水稻养成与展示工艺研究”。6月2日,生态所党总支副书记张穗率所工会、办公室的同志等专程到庄行综合试验站慰问了承担这项研究任务的宋祥甫研究员团队。 今年春天,整个中国气候反常。上海的天气也总是阴雨交加,气温较常年偏低,十分不利于反季节水稻栽培。为了研发展示所使用的培育与运输器皿,他们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与实验。一个个的设计,一次次地推翻;一回回地试验,一次次地回炉……秧苗从播种开始,24小时离不开人,尤其是气温突然升降之时,一定要随时调温。宋祥甫研究员带领团队24小时轮流上岗,他们熟悉每一株水稻秧苗,掌握每一株秧苗的生长动态,随时为它们调整生长环境。他们利用多年的技术积累,采用日本的发热膜,自制了水-土加热系统,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解决了低温条件下,水体-土壤一体化培育系统中温度控制的技术难题,为水稻正常生长提供了环境条件。 在这次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形成了多项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技术产品,包括:发明了一种水培与土培相结合的、基质植物培植器皿以及能与其相配套、可实现模块化运输的专用运输箱;一套可使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达到与大田生产相同水平的栽培模式;以日本“发热膜”为核心技术,针对性设计并建立的一套在反季节条件下,实现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均能达到与大田生产相同水平的温室栽培工艺,投资成本仅为一般反季节作物培育用人工气候室的15%左右,完全达到了世博局规定展示出水稻生机勃勃、“稻菽千重浪”的正常生长态势。。。受到了国内外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