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缅甸琥珀脉翅总目昆虫研究进展评述
脉翅总目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较为古老的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系统地位,全世界已知6500 余种,就物种数量而言属于昆虫纲中的小类群。然而,脉翅总目在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上,都展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类群间体型从微小至巨大且体色各异,并具有性二型上颚、长喙状口器、捕捉式前足、强烈延长或退化的后翅、叶状拟态等各类特化形态;在生物学方面,既有水生类群又有陆生类群,食性除常见的广谱捕食性外,还有植食性、专性捕食性、拟寄生性等(Engel et al., 2018;图1)。已有研究表明,现生脉翅总目的多样化可能与中生代(特别是白垩纪)时期的辐射演化有关。
缅甸克钦琥珀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中期(距今约9900 万年),其生物内含物中包括大量种类繁多的昆虫。脉翅总目在缅甸琥珀中就是一类较为常见但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类群, 作为化石证据对理解该类群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因其美丽或奇特的形态特征,也备受虫珀爱好者的关注,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图2–4)。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教授受邀在《白垩纪研究》发表了题为“The Neuropterida 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Myanmar: A spectacular palaeodiversity bridging the Mesozoic and present faunas”的研究综述,评述了缅甸琥珀脉翅总目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提出了展望。
该论文全面整理了琥珀脉翅总目的世界名录以及最新的缅甸琥珀脉翅总目名录。其中, 世界琥珀脉翅总目包括3 目27 科193 属262 种,缅甸琥珀脉翅总目共计3 目23 科109 属137 种,占世界琥珀脉翅总目物种的52%(图5)。缅甸琥珀中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分别为螳蛉总科(39%)、蚁蛉总科(16%)、蝶蛉总科(11%)以及粉蛉总科(8%)(图6)。论文系统评述了缅甸琥珀脉翅总目各目/科的研究现状,指出已发现的物种中不仅包括许多现生类群的基干类群以及与现生类群非常近缘的冠群物种,还具有一些联系干群和冠群的过渡类群,对理解脉翅总目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论文强调了缅甸琥珀脉翅总目中许多物种具有高度特化的形态结构,对于探究该类群早期辐射演化及古生态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最后,基于缅甸琥珀与早白垩世的巴西具有较多近缘属种的化石证据,结合西缅甸陆块的地史资料,评述了缅甸琥珀脉翅总目冈瓦纳古陆起源的假说。
作者信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卢秀梅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上海市青年英才扬帆计划资助。
原文信息:Lu, X. M., Liu, X. Y. 2021. The Neuropterida 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Myanmar: A spectacular palaeodiversity bridging the Mesozoic and present faunas. Cretaceous Research, 121, 104727.
参考文献:Engel, M. S., Winterton, S. L., Breitkreuz, L. C. V. 2018.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Neuropterida: where have wings of lace taken u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63, 531–551.
图1. 脉翅总目现生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图2. 缅甸琥珀脉翅总目主要代表类群(成虫)
图3. 缅甸琥珀脉翅总目主要代表类群(成虫)
图4. 缅甸琥珀脉翅总目主要代表类群(幼虫)
图5. 世界琥珀及柯巴脂脉翅总目物种多样性
图6. 缅甸琥珀脉翅总目各类群属种多样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