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管理>国际合作>详细内容

国际合作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外事活动情况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9 08:36:45 浏览次数: 【字体: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在改革开放后,一直注重对外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借助位于上海的地域优势和长期耕耘食用菌学科的学术优势,很快成为我国食用菌学术界对外交流的桥头堡,打开了一扇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架起了一座座科研合作的桥梁。

一大批境外、国外的食用菌界知名学者,包括张树庭、钟顺昌、John Buswell、Peter Romaine、北本丰、山中胜次、樊华、Anton Sonnenberg等,都与我所建立起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对我所食用菌学科建设给予了大量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很多学者都长期担任我院(我所)的客座研究员。与此同时,我所也派出一批科研人员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日本鸟取大学等国际上重要的食用菌研究机构进修或者攻读学位,一批早期留学回国人员如谭琦、张劲松、曹晖、陈明杰、鲍大鹏、唐庆九和杨焱等,目前都已经成为我所食用菌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为了表彰国际著名学者对我所、对上海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食用菌学科建设的贡献,由我所或我院申报而获得了一批上海市和国家的荣誉和科技奖励,这包括John Buswell教授先后获得2007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08年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2009年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2011年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张树庭教授先后获得2004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15年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和2018年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北本丰教授获得2016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我所于2005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大会,这是我国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第一次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一出场便惊艳四方,引起世界食用菌界的极大关注,从那以后,中国食用菌界和世界食用菌界相互沟通的大门彻底打开了。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我所还积极向发展中宣传我国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我所于2003-2007年受农业部委托举办了五届“东盟食药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以及于2009-2020年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承办了八期“食药用菌生产技术国际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招收了来自泰国、朝鲜、埃及、马里、苏丹、尼日利亚、肯尼亚、蒙古、马来西亚、伊朗、津巴布韦、印度、文莱、菲律宾、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喀麦隆、越南、孟加拉国、乌干达、尼泊尔、哥斯达黎加等23个国家共计180余学员,这些培训班的举办促进了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国际交流,向他们传授和宣传了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传统和栽培文化,引导他们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食用菌种类,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并建立了友谊,为我国食用菌产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还连续多届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的称号,基地名称为“珍稀食用菌推广示范基地”。

进入新时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在加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密切的对外合作交流,并在国际食用菌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我所学科带头人谭琦研究员于2014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八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大会上,经过各国代表的推选,成功当选为学会主席,这标志着我国食用菌界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认可。我所还分别承办了2013年第七届亚洲食用菌学术会议、2018年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这些会议的举办为我国和世界食用菌界起到融贯中西、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合作交流的作用,共同推动了食用菌学科建设和产业进步,共同描绘了食用菌学科和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今天,我所一批年青的科研人员正在传承我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的优良传统和显著特色,通过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邀请访问、合作研究等方式与全球多个实验室保持密切的交往,继续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食用菌学科建设打通通往世界的大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