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所内新闻

所内新闻

  • 2025年9月8日,我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邀请台湾中兴大学王惠民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交流会议由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首席、食用菌所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研究室主任杨焱主持。王教授长期致力于生命健康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在基础研究探索与成果落地转化方面均有较多积累,连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Top2%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受邀参与21本国际期刊副总编辑、专刊编辑和编辑...
  • 9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创新与繁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所挂职所长的王瑞娟副研究员,以及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研究室副主任、三明市科技特派员冯杰副研究员应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邀请,赴当地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此次活动以“沪明合作三明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和“尤溪现代农业(食用菌)上海人才驿站专家服务团”名义开展。三明市...
  • 2025年9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联合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河北省平泉市举办了“沪香F6”香菇新品种栽培技术培训会。会议围绕香菇优良品种“沪香F6”的配套栽培技术展开,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沈阳综合试验站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并发言。实际参会香菇栽培户超过300人。培训环节由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研究员、...
  • 8月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产稳定绿色食药用菌重大新种质创制”工作推进会在上海蘑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召开。项目主持人、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付永平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王达,食用菌所党总支书记鲍大鹏研究员,食用菌所副所长、课题主持人宋春艳研究员,上海蘑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儿,吉林农业大学姚方杰研究员等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
  • 8月17日至19日,中国营养学会精准营养产业分会第一届精准营养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等多方的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目前“概念火热、百家争鸣”的精准营养,从科学突破到产业变革进行了全面探讨,涉及了精准营养新技术、新标准、新原料、益生菌、食品功能因子、疾病防控等九个主题,我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协办了此次会议。食用菌所加工室主任、院食...
  • 7月29日,第三届谷孚“新蛋白夏令营”2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学子走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研学。食用菌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及陈洪雨、谭贻、杨焕玲等科技人员组织并参与了活动。在专题报告环节,刘艳芳以“走进神奇的蘑菇世界”为题,系统介绍了食用菌及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研究所在食用菌遗传、...
  • 2025年8月15日至18日,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鲍大鹏、刘艳芳等多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本届盛会,分别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食用真菌等分会场作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同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药用真菌与菌物化学分会场,张劲松研究员的报告“灵芝与慢病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拓展了灵芝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刘艳芳研究员汇报了“香菇...
  • 8月10日,为期三天的“2025年食药用菌液体菌种及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本次研修班的收官课程,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第二任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以“以工业化理念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实践性与前瞻性的精彩课程,为研修班画上了圆满句号。结业仪式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资源利用和栽培过程工程研究室副主...
  • 8月1日,食用菌所工会工作半年总结会议在一楼会议室召开,所党总支书记鲍大鹏及工会委员出席会议。会上,所工会主席杨慧作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从多个维度全面梳理了工会工作成果。上半年,所工会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职工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体验,包括“游食用菌所 尝天下美食 畅想新发展”元宵节活动、“百菇宴”食用菌美食大赛、“蟠龙雅韵·巾帼寻芳”三八节活动及“...
  • 7月31日,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成功举办“灵芝新品种及其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旨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广“灵芝+葡萄”这一高效生态立体种植创模式,推动食用菌与特色林果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设施农业综合效益。上午的议程在庄行综合试验站“灵芝+葡萄”示范基地拉开帷幕。参会代表实地考察...
  • 8月2日,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内,由食用菌研究所和庄行综合试验站共同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仙草”探秘之旅火热开启。晶莹如紫玉珠帘的葡萄串下,竟悄然生长着朵朵棕红油亮的灵芝!这幕“仙草藏珠帘”的奇景,源于科技人员破解了灵芝的生长密码,将原本深藏于崇山峻岭的“仙草”成功引入都市农业生态圈,在葡萄藤蔓的天然庇护下茁壮成长。活动现场,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灵...
  • 为突破食药用菌产业在菌种选育、工厂化生产、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瓶颈,以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助力全产业链升级,同时满足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推广单位对食药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的迫切需求。8月4日,“2025年食药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班”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国...
  • 7月29日,第三届谷孚“新蛋白夏令营”2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的优秀学子走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研学。食用菌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及陈洪雨、谭贻、杨焕玲等科技人员组织并参与了活动。在专题报告环节,刘艳芳以“走进神奇的蘑菇世界”为题,系统介绍了食用菌及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研究所在食用菌遗传、...
  •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其菌伞形似我国名贵中药材鹿茸切片而得名,是一种兼具营养与美味的菌菇,近年来颇受消费者喜爱。近期,我院食用菌研究所科技人员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基于多品种的栽培,建立了鹿茸菇多维度品质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实现鹿茸菇更科学的营养品质评价。相关成果发表在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1区TOP期刊,IF=6.6)(https...
  • 7月22日,“2025年沪川食用菌学科青年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共融・协同创新--推进新时代食用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主题,致力于搭建沪川两地青年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沟通桥梁,通过深化合作,助力食用菌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为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史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蔬菜办主任翟欣,...
  • 7月14日,食用菌所邹根研究员应邀在泰国皇太后大学理学院主办的“跨学科科学共创美好未来”线上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讲,主题为 “Advanc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Fungal Synthetic Biology”( 真菌合成生物学的前沿进展与创新应用)。邹根在演讲中,从真菌的基础特性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底盘细胞开发及高值产物细胞工厂构建等核心技术,并深...
  • 7月10日,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姚训与院工会主席陈建林一行,深入食用菌所中试提取车间,亲切慰问在高温环境下坚守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加工室主任、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焱带领加工室职工代表,热情接待了慰问组并参与相关活动。在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中,姚训高度肯定了加工学科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他强调,加工环节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的核心枢纽,对...
  • 近日,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的沃勒亚(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建成投产。草菇“3+12”工厂化研发团队利用隧道发酵料开展了中试栽培,各项指标均符合草菇工厂化生产的要求,标志着上海草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研发团队通过近5年小试攻关,优化了以金针菇、鹿茸菇、杏鲍菇等木腐菌菌渣为主要原材料的草菇培养料配方,建立了培...
  • 引言近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Future Foods (中科院一区期刊,IF 7.2)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profiles reveal the preferable consumption time of Cordyceps militaris dried products with the optimal health effects and flavors》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引言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作为首例实现人工培育的虫草属真菌,在亚洲被广泛用作传...
  • 6月24日,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成功举办了其承办的2024年度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CEP项目)总结会。CEP项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旨在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中外青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上海市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杨娟,食用菌所所长...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950条信息/共48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